【纪检人•手记】第一次谈话

来源:思茅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06/16 13:30:04     作者:熊志平

“小熊,这次把你抽调进专案组,希望你多和前辈学习,尽快熟悉纪检监察工作。”这是我到思茅区纪委监委工作的第一周分管领导对我讲的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第一次谈话的到来。

带领我谈话的是一名从事反贪工作三十余载的李哥,工作经验丰富且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公认的业务高手。在他的带领下,我信心满满,加之具备刑事审判工作经历,对提讯、提审工作并不陌生,自己对谈话胸有成竹,认为能够“信手拈来”。

本着“不打无准备的战”的原则,在谈话之前,我向李哥请教问题,熟悉案情,理顺脉络,设想了具体的场景和对策,在脑海中进行了自我演练和彩排,力求做到“胸中有图”。

“今天吃的怎么样?”“睡眠还可以吧?” ……当我以为一场“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即将上演时,李哥却在与对象寒暄起来,先拉家常、聊兴趣,接着谈认识、聊后果、讲利弊,最后讲政策、讲法律,全程没有咄咄逼人、剑拔弩张的气氛。谈话对象从一开始的提防戒备,沉默少语,到后来的侃侃而谈,主动发问,到最后的陷入沉思。我知道,对象的心理防线已被慢慢地打开了。

几小时的谈话过程,李哥收放自如、运筹帷幄,看似轻松散漫,实则字字珠玑、环环相扣。谈话过程中,李哥看我一言不发,会时不时地停顿下来,我知道是他在给我发问的机会,我虽然领会李哥的用意,却如鲠在喉,哑口无言,无数的语言到嘴边又噎了回去,毕竟这样循序渐进的谈话方式与我脑海里预设的举证、质证的抗辩式“程序”不一样,使我出现了“系统紊乱”,我的第一次谈话就这样遭遇了“滑铁卢”。

“小熊,谈话最重要的一步是与对象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对象收起防备、打开心结、放下包袱。” 谈话结束后,李哥看出了我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耐心地开导我。

我细细咀嚼品味李哥的话。的确,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的谈话与我在法院接触的审判,虽然都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程序,但在思维和模式上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在工作方法和思路上生搬硬套、照搬照抄,会闹出“郑人买履”的笑话。

其实,在与对象漫谈中可以发现好多与案件息息相关的细节,对象传递出来的信息稍纵即逝,要迅速地进行分辨和甄别,将话题拉回到与案件相关的事实上来,根据自己的分析及时地进行追问。“谈话是一门艺术”,要根据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策略,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在谈话之前要做足功夫,但不能“按图索骥”,要注重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定力,才能在谈话中拿捏到位、收放自如,掌握主动权。

我的这次“失败”经历,提醒了我只有不断突破思维定式,找到纪检监察和审判之间的连接点,强化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意识,努力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加以磨砺,才能将审判经历中的所学所思所悟更好地带到纪检监察工作中来。

而后的几次谈话中,李哥的话常在我耳畔回旋,他也毫无保留地对我传授经验,这样的“传帮带”,是对我在工作上的帮助,更是对小辈的期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每一次的谈话,都能让我更加虚心的请教、反思和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坚持知行合一,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学无字之书。在以后的工作中打磨历练,找到审判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点,实现本领 “复盘”,练就过硬“内功”。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