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我只是一名办事员

来源:景东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10/15 13:01:00

“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邓姨,没有她,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里,罗倚芬哽咽着反复说。

“是党的政策帮助了她,是脱贫攻坚让她重获新生。让政策落实到需要的人身上,我只是一名办事员。”邓红淡然说道。

时间回溯到2014年初,邓红第一次来到罗昌发家。

罗昌发家有4口人,70余岁的年迈母亲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数年前妻子离开后,罗昌发饮酒、醉酒一发不可收拾。罗倚芬姐妹和奶奶住在低矮的土房里,房间内光线昏暗,开灯才能勉强看清,砖头堆砌的床脚歪歪斜斜,被子又旧又薄,由于房屋漏雨,用塑料布遮挡着......

这些,让邓红揪心又心酸。

再次来到民福村,是国庆节。结束工作,她与村干部一一道别,一只脚踏上了车,顿了顿,扭头问村支书:“罗昌发的两个女儿,罗倚芬姐妹现在怎样了?”“不好,罗昌发还是老样子,喝酒、醉酒,罗倚芬7月份初中毕业后,就失学在家了。”村支书回答。

失学在家?邓红的心里打了咯噔,初中毕业不再上学的女孩,随之而来的便可能是结婚、生子。

“一定要让罗倚芬上学。”返程的一路上,邓红思绪万千,暗下决心要把罗倚芬断了的上学路重新连接起来。

当时已是10月,学籍系统已经关闭,邓红找到景东职业中学,多次与学校沟通,申请重开系统,对罗倚芬进行了补录。

“是邓姨来接我上学的。”电话里,罗倚芬说道。

罗倚芬的上学路重新开启。单位里,同事们纷纷解囊,为罗倚芬筹集到3000多元上学钱。在学校,邓红找到食堂的朋友,讲述了罗倚芬的情况后,朋友爽快提出让罗倚芬在课后帮着打饭,做勤工助学,饭菜免费吃的解决办法。周末时候,邓红就把罗倚芬带到家里,在自家吃住,生活用品就用女儿的......

一切都在往美好的方向发展,直到接到了村支书的电话。

罗昌发走了,在大女儿罗倚芬重新上学没几个月,就彻底抛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服药自杀了。“一定要好好学,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接孩子上学时,罗昌发反复嘱咐的场景让邓红回不过神来。

把罗倚芬从学校接出来,买好寿服送上车,“办好丧事,一定要回来读书!”邓红反复交代。

“孩子一生很曲折,但很争气,考上了云南财经大学。”边回忆,邓红边欣慰地说。

上大学的费用该从何而来?

邓红开始东奔西走。单位经过会议研究,把党建考核优秀奖1万元全额拿出,教体局落实生源地贷款解决每年的学费,安定镇落实助学金6000余元,民福村落实雨露计划3000元/年,个人募捐到近8000元,邓红掏腰包凑足9000元整......

“老师,您一定要关注好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不容易。”邓红始终放心不下,三番五次地联系高校、联系辅导员老师,在辅导员老师明确帮助落实高校助学金、勤工俭学项目后才逐渐安下心,逐渐放手让罗倚芬去“飞”。

听完罗倚芬、老支书和邓红讲述此事,我的心随着跌宕起伏,酸了鼻子、湿了眼眶。

其实,邓红的家庭也并不宽裕,丈夫没有固定工作,女儿在上学,同样要赡养公公婆婆、年迈父母。但是,生活的重担从未让她忘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使命。

“我只是一名办事员。”七年的真情助学淡然归于“党恩”,是朴素的为民情怀。新征程,新使命,我们正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破浪前行,我们呼唤这样的情怀,需要这样的情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为。”纪检监察干部邓红用实在的行动诠释了这一句话。(李鸳鸯 || 责任编辑 廖翌含)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