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无言家风

来源:景谷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09/17 16:20:22     作者:韩帅

“喂,双赢,你们给吃饭了?给好好的?”这是每次父亲打电话来的第一句对远方的我和妻儿的牵挂。

我离家远行普洱工作已有13年,从教书育人到做党的忠诚卫士,父亲唯一没有对我“落下”的就是时刻问询“吃饭了吗?好好的吧?”的关切,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也没有高悬的格言警句,父亲对我的教育是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开始的,这些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却影响了我的成长,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懂感恩、不放弃的人。

为家负责,为父尽责的父亲。父亲是一名普通的50后农村党员,1973年底入伍到陕西当兵,1975年因患风湿病提前复员回老家务农。父亲共有兄弟姊妹8人,父亲排第四。从陕西复员回家后,父亲与代课的母亲结婚,先后生下了姐姐和我们双胞胎兄弟俩。面对家庭的压力,父母东拼西凑,花2000多元钱建盖了90多平米的土坯房,到乡信用社贷款买了村里第一辆拖拉机跑运输。为了我们这个家和我们姐弟三人读书,父亲每天鸡鸣出发,每天深夜才回到家中。记得我和弟弟到乡中学读初一的时候,父亲拉着一车石料进过学校,给我和弟弟每人买了一件“不怎么时髦”的冬衣,当时我和弟弟“嫌弃”款式不好看,在学校几乎不穿,回到家,母亲知道后严肃批评我们:“这是你爹一周的拉石料运费给你兄弟俩买的,要知道珍惜和体恤大人。”。

为人必信,为世和善的父亲。父亲从部队复员回家后,始终没有忘却和褪去作为一名“军人”的本色。村子里有很多拆房建房的乡亲都请父亲帮忙拉运石料和其他材料,大部分村里人生活并不富裕,总是到晚上找到父亲帮忙赊欠材料费,父亲从来没有拒绝过,母亲对父亲抱怨:“我们本来就困难,你还答应人家。”,父亲说:“都是一个村的,平时人家对我们也有过帮助,等我与材料老板说说情就好了。”

为难迎上,为成不弃的父亲。1999年7月,姐姐考上大学,2001年我们兄弟俩参加高考,最终弟弟考上了大学,而我落榜了。落榜后,我已经放弃复读准备和亲戚外出务工,最后在父亲的强烈坚持下,我“硬着头皮”回校复读,最终在父母的支持下如愿考上了大学。记得落榜后父亲没有骂我,只是一直低头猛抽着烟,思考着如何解决当时姐姐大学未毕业,弟弟上大学要交学费,以及我的复读问题。一个深夜,父亲当着我们姐弟三姐人的面说:“你们三个每个人都要上大学,双赢复读几次都要考上大学,钱我和你们母亲想办法。”就这样,父亲默默用肩膀托起了整个家的重负,克服一系列困难,让我们姐弟三人都相继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

我的父亲一生平淡无奇,也不曾对我有什么家风家训的专门教导,但却一直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要成长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每次回家,我自己都会待在家里陪父亲聊聊工作和女儿的读书问题,听听他的叮咛和嘱托,陪母亲下地干活唠唠家常,在温润静好的团圆时光里,感受无言的爱。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