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用巡察力量守好群众“钱袋子” 推动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

来源:思茅区委巡察办     发布时间:2020/10/12 09:10:18     作者:潘玥衍

今年6月初,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黄草坝村民小组罗叔一家,终于领到拖欠了6年的补偿款。

区委第三巡察组进驻云仙乡后,罗叔一家找到巡察组工作人员,反映了糯扎渡库区淹没征地补偿款迟迟不发的问题,巡察组立即开展走访调查,查明阻碍补偿款拨付工作的根源,并移交云仙乡党委政府立行立改,六月中旬,罗叔一家收到了滞留的1.8万元征地补偿款。

这是该区通过开展对村(社区)巡察守好群众“钱袋子”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该区委对7个乡镇73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直接巡察,覆盖率达100%。巡察发现各乡镇对农村“三资”的管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难度和风险。

“村干部在‘三资’管理过程中截留挪用各种惠农利民补贴,侵犯群众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各村普遍存在记账结存金额较大、违规发放补贴、报销不规范、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讨论、专款不专用、财务公开不规范等问题。”巡察组深入各村组查阅会计凭证、组织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实地走访查看等方式,全面掌握全区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全区各村组都普遍存在惠农利民政策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合同签订与管理不规范、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区委第二巡察组组长伍宏良介绍。

“部分村干部认为村账乡镇代理存在‘两不管’的现象,这给廉洁意识较差的村干部以可乘之机。”深究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症结,区委第一巡察组组长陶忠仁表示,监管机构设置不科学,镇“三资”中心、规划中心“各自为战”,民主理财监督形同虚设,缺乏规范的理财程序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村级财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问题频发不是偶然,这些是思想意识上、管理体制中存在已久的问题,把脉会诊,摸清“病源”后,亟待“对症下药”。

加强“三资”管理就是维护集体经济和群众利益,该区委认真运用巡察成果,以下看上,以点带面,集中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建立乡镇政府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各村自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对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三资”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三资”事项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农经等部门优势,加大对“三资”管理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形成监督合力。

区纪委监委针对巡察发现的“三资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发现问题370个,督促整改资金3000余万元。对财政、农经等部门下发监察建议书,压实部门监管责任,2018年来,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主管部门加大对“三资”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开展辐射乡(镇)、村(社区)财务管理业务培训6次,持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该区通过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不断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进一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