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讲述】一身正气两代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来源:宁洱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06/28 09:11:29     作者:王梓毅

36年前,我的父亲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宁洱县纪委,从此步入纪检监察队伍,这一待就是二十余年,直到退休。

14年前,我也因工作需要从法院调整到纪检监察队伍这个大家庭,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沿着他走过的路,追赶他的脚步。我们父子两辈人,在维护党纪法规、维护群众利益的道路上接力前行着。

小时候,我记忆中的纪委就是几间陈设简单的办公室、不苟言笑的叔叔阿姨,以及父亲和他们认真讨论工作的背影。对于父亲的工作充满好奇,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有弄懂,只觉得他总是很忙,有时候几个星期也见不到人。父亲可能觉得我太小,只是简单告诉我他在纪委工作。每当有人问我父亲在哪上班,我都会照葫芦画瓢地回答:“纪委”。很多人都会在听到后说:“哦,就是那个天天到处找茬,得罪人的单位啊?”而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点头,不置可否。

稍微懂事后,我知道父亲是专门抓单位里坏人的纪检监察干部,但也仅限于此,父亲总是忙,仿佛有办不完的案。家里人从来都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办的什么案,反正,都很默契一个不说,一个不过问。因为父亲说过,这是纪律。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成长。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他常常对我和姐姐说,不要求我们有多大的成就,但是为人一定要正直、处事要公平,安分守己、走正道……

那时,我最崇拜的人就是父亲,因为他铁面无私,说一不二,他抓坏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以后我也能像他一样,刚正不阿。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法院工作,穿上了制服,圆了自己儿时做一个正气凛然之人的梦。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我来到县纪委工作的时候,被分配到父亲曾经的办公室,还坐上了父亲退休前那把发黄了的椅子。同事们都说我是子承父业,甚至连办公桌椅都接班了。

刚知道要到纪委工作时,我心中总有些不舍和忐忑。不舍的是即将离开审判事业生涯的日子;忐忑的是面对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欠缺,自己内心出现的“本领恐慌”。

父亲看出了我的担忧,对我说道:“我们是党员,组织派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既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也是你身为党员的职责。”

于是我从纪检室到案审室,从普通科员到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在纪检系统一干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来我一直处在执纪审查的第一线,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不敢懈怠。因为尽管父亲已经八十岁了,尽管他已经退休很多年,但只要一见面,他都会对我的“工作纪律”严格要求一番,有时我会跟他抱怨,“说了这么几十年了,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老茧了。”他总是笑笑说“怕你忘记呀!”随后每一次见面他依旧不厌其烦地提醒我。

今年春节,父亲在家乡老房子门口贴了一副上下联为“一身正气能擒虎,两袖清风不染尘”,横批为“一心为民”的对联。我知道这是父亲对纪检工作的深刻领会,也是对儿子的殷切期盼,承载着上一辈纪检人的坚定信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言以蔽之,告诫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历史毫无悬念地将这一使命赋予了我们这一代纪检监察人。

岁月流逝,回望父亲走过的路,为了正义不畏强权,为了正气坚守清廉,为了工作无私奉献,我追随他的脚步,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体会到了他的辛苦和忙碌,同样地也明白了他对党的忠诚与坚定。

有一天我也会离开纪检岗位,但我会珍藏这段和父亲相重合的工作轨迹、珍藏这段宝贵的纪检工作经历,为我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用父亲对纪检监察这份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去续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