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祥书记,昨天娃娃打电话回来,说疫情的原因要留在打工处过年,今年过年不回来了。”
墨江县鱼塘镇花山村都鲁组村民罗平贵老大爹拉着镇纪委书记李祥的手说。
近日,该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触觉延伸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尽量留在本地过年”是此次专项监督检查其中一个重点。
临近春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该县加大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力度,鼓励在外务工的村民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务工所在地就地过年。
通过监督检查了解到,花山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共有383人,截至1月底,仅有20余名村民回家。预测大部分务工人员积极响应号召,会留在打工地就地过年。
打工人就地过年,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怎么办?在春节期间生活、健康保障如何保障?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态是外出务工人员放心不下的揪心事。
群众的难事、急事、愁事就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大事”。鱼塘镇花山村“小事帮”就是监督保障民生的一个缩影。
为了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保障留守老人春节期间无难事,花山村“小事帮”为民服务工作队出动了!
近日,“小事帮”为民服务工作队来到都鲁村民小组。看到服务队来了,都鲁村民小组的老人陆陆续续来到活动场所。80多岁的罗平贵老大爹和老伴领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儿子来了,正愁前段时间买猪的钱还没有付给卖家,罗大爹请服务队员帮忙,用带来的POS机,从他的养老金卡里取了2400元当场付给了卖猪人。
村子里其他取钱的老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现在政策真是好啊,又有养老钱,还免费上门帮取!”
正准备为小孩落户的罗富荣也带着材料来到了服务点,“小事帮”服务队员、村委会副主任鲁伟祥三下五除二帮他填了表,让他少走了8公里路。
“取钱、转账、网购等等在年轻人看来都是一些小事情,但网络操作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件‘无法逾越的大山’。我们从细节入手,把‘小题’‘大做’,把关心关爱留守人群这件事情做实、做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鱼塘镇花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杨介绍。
花山村“小事帮”把每周三定为“为民服务日”,轮流到各个村民小组,专门为村民解决养老金取现、转账汇款、网上购物、低保申请、就业信息查询、信息网络故障处理、电视信号故障处理等生活中遇到的“小事”。
在农村,像村民罗平贵式为取钱、转账汇款等这样的“小事”烦心、揪心的特殊群体还有很多。越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越需担当精神。
在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民生答卷”上,墨江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突出民生导向,大力纠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紧紧扭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时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真正把监督做到群众心坎上。
“外出务工人员孤身在外,最牵挂的就是家里父母儿女。节前开展民生保障监督,确保惠民政策落实落地,让留守老人暖心、外出务工人员放心,我们以实际行动,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暖心的春节。”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江龙说道。
据介绍,在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前移监督关口,主动出击、抓常抓长,节点式坚守。春节前深入村组对五保户、低保户、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实地走访,了解生产生活物资配备情况,对养老金、社会临时救助金、低保金、五保金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开展民生保障专项监督。
“找准监督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既促进深层次问题的发现,也有效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以监督成效取信于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墨江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马丙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