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针对廉政风险点,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解决好‘防控什么’和‘怎样防控’的问题。”
“在案件查办中,存在收受被审查调查人的红包、礼金或者接受被审查调查对象的吃请,致使案件定性不准、量纪畸轻畸重的风险……”
近日,西盟县纪委监委全覆盖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切实加强对内部权力运行及管理等廉政风险的预警防范,增强干部预防腐败的责任意识。
“排查廉政风险点,就是要让廉政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监督执纪的各环节全流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对照本部门工作业务和个人岗位职责,分高、中、低三个风险层次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让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时刻自警自省,规范履职用权,自觉遵纪守法。
如何筑牢队伍内部“防火墙”?该县纪委监委以工作岗位或职责为切入点,围绕信访受理、线索管理、执纪审查、案件审理、巡察监督等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实行县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各部(室)各负其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督查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全面排查权力运行、制度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立体化”开展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并细化风险防控措施,构建权责清晰、流程优化、风险明确、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网。
据悉,该县纪委监委紧盯内部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以及问题的易发点,聚焦“人、财、物、权”,通过自己找、互相查、领导提、组织审等多种形式,真查、真找、真揭,并形成排查风险清单。干部监督室严守风险排查“再审关”,严肃指出风险点查找不深不实不细、防控措施制定未结合实际等问题并退回二次排查,切实做到风险查准、查全、查深,防控措施牢靠、稳当。
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对主体责任和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组织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为干部常念“紧箍咒”、勤打“预防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真正做到预防在前、警醒在前。
截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排查出部门(含乡镇纪委)风险点155个、制定防控措施201条;个人岗位风险点368个、制定防控措施425条。
“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是一项长期和动态的工作,为进一步实现廉政风险精准发现、精准处置、精准防控,我们将不断建好‘廉政活页夹’,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 西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陈倩 || 责任编辑 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