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全链条“暖心”服务 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12/06 10:41:00

普洱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作用,市县联动,促进清廉普洱建设与项目服务深度融合,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守牢绿色“底线”。高标准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建立“绿色标尺”。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等技术成果,提供综合查询、项目选址选线分析等服务,有效指导各类开发活动科学选址,源头预防出现触碰法律底线的“硬伤”,真正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促进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2024年,共为400余个建设项目提供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并对3个项目进行了选址调整。

重塑优化环评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排污许可审查审批规定、辐射安全许可审批规定“三规定”,并做好规定解读公开工作,让企业公众对政策规定“一目了然”。全面开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受理、公示、评估、审查“四同步”,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切实解决企业“遥遥无期等待”问题。将入河排污口审批权限下放至思茅、景谷两个产业园区管委会,推动审批更加便捷、高效。

创新举措提速环评审批,保障项目落地。以“三服务”为重点,以“四提升”为核心,建立“1+3”方案体系,研究出台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25条具体服务措施,并设置咨询专员、政策专员,为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前期—项目建设—建成投运”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开展环评技术靶向帮扶,主动上门为企业送上环评审批服务包,切实做好环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政策传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审批服务到位,让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环评服务的温度。2024年以来,一线现场帮扶重点项目40余次,累计审批备案项目环评438个,项目总投资251.79亿元。

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执法,助力企业发展。制定生态环境执法领域落实“六项机制”工作方案,改进执法方式,做到既严格执法,又主动服务,有效杜绝“一罚了之”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制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免除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柔性执法,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促进企业改正违法行为主观能动性。2024年,全市环境违法案件数量及罚款金额明显减少,同比分别下降了53%和64%。严格执行“企业安静期”要求,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将25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精准有效监管,全面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王孝萍 || 责任编辑 茹婷婷)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