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思茅区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匿名举报,反映某社区小组班子十多年来出租集体土地且在土地上建盖了房屋,但租金去向不明,涉嫌贪污私分上千万元土地租金的问题。
“此案件涉及的是整个小组五百余名群众的切身利益,时间跨度长,涉案金额大,我们要重点关注、快速反应、谨慎细致,查清真相。”接到举报后,思茅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通过走访群众、个别访谈、调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查核实。
“2008年我们小组就出租了预留用地,一直没有收到租金,还是多亏了现在的小组领导,层层反映,多番维权,2018年开始,我们才终于能收到集体土地租金了。”
“地是我们的,租金人家也给了,但房子是人家老板自己盖的,怎么会要交房租给我们?”
“你们说,这么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小组干部,为什么还有人举报呢?”
随着调查的深入,原本“有鼻子有眼”的问题线索,在事实证据面前逐渐站不住脚。原来,该社区小组只有租赁集体土地,土地上的房屋权属并不属于小组,经过核查,租赁土地的租金分文不少存入了集体账户。至于房屋租金,小组从来没有收过,不存在贪污、私分的情况。
经综合研判,核查组认定该举报问题不属实。随后,思茅区纪委监委对该问题线索予以了结处理,并第一时间启动澄清正名程序,为社区小组干部澄清正名。
“得知被举报心情很复杂,这么多年来我和班子成员们为了小组和群众的利益四处奔走,每一个人都牺牲了很多,没想到还被误解……”澄清会上,被举报的社区小组组长眼眶湿润地说道,“作为基层干部,直面一线冲突交织点,往往容易遭到群众误解。组织能够第一时间查清事实,给大家澄清正名,消除影响,在感动的同时,工作的干劲和底气也更足了。”
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我们在监督执纪中,不仅要让违法乱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也要守护干部的清白,守护一方百姓对组织的信任。”调查组组长感慨,当纪检干部在小组会议室宣告“大家的土地租金都在账上”“楼房的租金是施工方收取,并非向小组支付”,一句句话语,不仅还干部清白,也给群众明白。
下一步,调查组将督促社区小组进一步完善公示公开的方式方法,让村事村“数”多跑路,群众少“猜疑”,给村民一本“透明帐”,同时,定期开启小组“意见箱”,及时收集民意,召开会议为群众答疑解惑,以直面群众,精准传达,化“误解”为“共识”,给群众吃下一颗公平公正的“定心丸”。(周津津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