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渐近,远行游子似归巢倦鸟,纷纷踏上归途。他们肩头、手中沉甸甸的行囊,装满了对家的眷恋。
软糯香甜的汤圆,无疑是驱散一路风尘,慰藉思乡情愫最好的礼物。家人围坐,灯火可亲。于袅袅热气中,这一碗汤圆,凝聚着团圆的期盼,诠释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构成了岁末年初最动人的温馨画面。
对于汤圆的喜欢,与其说喜欢汤圆的软糯香甜,其实我更爱和妈妈一起做的汤圆过程。妈妈在做汤圆过程中和我们说的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别有一番情味,更是让我和哥哥铭记在心。
“无论什么要自己动手做的,吃着才放心、香甜。”妈妈边准备做汤圆的材料边对我们说。
妈妈总在前夜,双手轻扬,将莹润糯米倒入澄澈凉水,仿若种下一捧星子,在幽暗中孕育着第二日的软糯。那夜,米在水中沉睡,母亲在灯下守望着家的暖融,时光便在这无声的静谧里,缓缓踱步。晨晓破雾,妈妈挽篮抱盆,盛着吸饱了月光与水的糯米,沿着蜿蜒村径走向磨坊。磨坊的机器虽经过岁月的洗礼但仍在轰轰转动,将糯米细细研磨,簌簌纷扬如初雪,落成一份份人间清欢。那细腻的米浆,恰似妈妈藏于烟火日常里的温柔诗行,一字一句,皆为生活的注脚。
归家后,灶火烈烈而起,父亲添柴加薪,火焰明亮跳跃,映亮了屋内的土墙。我与哥哥围坐在炉火旁,将做汤圆的米浆捏拢、转动,一个个软糯可口的汤圆初步形成。包到一定的数量,妈妈将我和哥哥做的汤圆倒进有糯米粉的大簸箕里反复地滚来滚去,越滚越圆。
“你们千万别小瞧这道工序,要滚动的透才更有味道。就像我们人生一样,要不断地历练在风雨中见世面,才能茁壮成长。”妈妈一边说一边将那一颗颗洁白如玉、圆润似珠的汤圆轻轻放入水中,起初汤圆像静谧深海的小精灵般乖巧,随着水温持续升高,洁白的汤圆像是被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开始在水中舞动起来。
“煮汤圆要慢慢来,火不能太大,一次不能煮得太多,放太多就煮不糯。做人亦是如此,不能贪心,有了贪念做人做事便会一塌糊涂。”妈妈一边跟我们说话,一边让哥哥关注着火候,盯着锅里滚上滚下的汤圆,并经常用勺子搅拌,防止汤圆黏锅。
汤圆在水中先是微微颤动,而后慢悠悠地浮起,像是挣脱了某种束缚,逐着那向上的热流,一点一点地攀升。在这翻滚的热水中,它的表皮越发晶莹透亮,仿佛被一层薄光笼罩,那原本紧致的表皮也变得越发圆润丰腴,恰似一朵朵在水中徐徐绽放的白莲花,散发着迷人的糯米气息。
屋外寒风冷嗖嗖,灶台上那一锅热气腾腾涌动着的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汤圆,更是我们家最质朴与暖心的家风。
腾腾的雾气虽会模糊了双眼,但那是幸福的氤氲,一家人欢声笑语,分享着生活的琐碎与甜蜜,温馨的氛围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让心被温暖填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循着这缕香气,找到回家的路。(王朝仪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