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家,家中客厅的柜子上,多了一个老物件。
柜子的正中,放着一把木质边框、楠木制成的算盘。虽然看起来颜色旧了些,但精致的盘体、圆润的拨珠,闪烁着一种古朴而淡雅的光芒。
我知道,这是父亲的算盘。
在父亲的那个年代,比较流行算盘,不管多复杂的计算都能在弹指间迅速完成。父亲一生从事税收工作,与算盘“扎扎实实”打过交道。俯在桌面前聚精会神打算盘的父亲,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尤为深刻。
父亲拨算盘珠子极为认真,眼神专注,手指灵活地上下飞舞,“噼噼啪啪”拨动算盘珠子的声音尤为清脆有力。那时的我,总是好奇地围在父亲身边,看着他专注地算着账目,那些在算盘上跳动的珠子,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能算出家里的收支,算出生活的柴米油盐。
父亲常说,这算盘里的学问大着呢,每一颗珠子的起落都得清清楚楚,容不得半点含糊。就如同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账目”清楚明白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父亲兢兢业业,遵规守矩做了四十载税收工作,从没出过半点儿差错。
有时,我会趴在父亲对面的凳子上,学着他的样子,在这里添上一颗珠子,或在那里减掉一颗珠子。父亲发现后,总会笑着告诫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珠落错,只得重头计算。”
父亲的言传身教很简单很实在,他总说:“右手打算盘,左手扶算盘,用心打完再落珠。拇指向上推时要干净利落,食指向下拨时要稳扎稳打,其他指尖辅助时也要清脆有声。在整个运算过程中,要不骄不躁,就如做人一样。”
自此,为人做事先“算算”成了我家的“默契”。一算做得做不得,二算怎样把事情做好。这两点算准了,就不会走弯路。而这种“默契”的内涵都凝聚在父亲的那架算盘上,父亲则是设计师,也是教练员,更是监督者。
人生中总有一些东西难以割舍,对珍藏于心的人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就像算盘在父亲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
如今,父亲虽已退休,但算盘却始终摆在家里的正中央。这算盘见证了他细心入微与严谨克己的品行,也是他教育鞭策子女,传递智慧的无字书。
我对父亲的话越来越有深刻的认识,父亲的算盘不仅算清了生活账,也算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我告诫自己要常装一个算盘在心中,修身自律,慎独慎微,算清弄明人生的“账单”,牢记做人办事也要像打算盘一样,精准分明、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刘奕麟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