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商有锋
4月的午后,阳光变得柔和而明媚,在景东彝族自治县漫湾镇五里村,坐在榕树下的大爷大妈正在和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拉家常。
“大兄弟,最近身体怎么样,老毛病可还犯?”“听说前段时间村里有人违法砍伐松木种植茯苓被处分了,这件事你知道吗?”
“老大哥,一切都好,心情好了,老毛病也不犯了!”“听说了,现在大家都改了!都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列中来了。”
“幸亏有县纪委监委的监督,现在大家都规规矩矩,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五里村位于无量山西坡,此前,巡察发现五里村有少数村民存在违法砍伐松木种植茯苓的问题。景东县纪委监委及时派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实地核实问题线索,并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和帮助村民发展绿色产业,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老大哥,退休了,何不安安稳稳地闲着!”
“大兄弟,生态保护事业闲不得!”“这一趟,我也是来了解一下整改落实的情况。现在生态好了,大家都遵纪守法,都在发展绿色产业,真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老大哥是做什么的?”
“做保护!当无量山、哀牢山的环境保护员、监督员!”
村里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名叫张兴伟,今年77岁,原任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如今年逾七旬的他,是景东县纪委监委为了把“两山”生态环境专项监督的“探头”直接架在群众身边、架在生态环境一线,而聘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特邀监督员。
这也是景东县纪委监委为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促进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贯通融合,构建“纪检监察监督+群众监督”体系,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的需要,为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提供纪律保障,助推全县依托“两山”理念转化发展绿色经济、庭院经济,促进“两山”理念转化同产业发展、绿美行动相结合,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格局,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的需要。
一方面,做好景东县纪委监委在基层一线的监督哨;另一方面,及时沟通了解老百姓的诉求。目前,在景东县像张兴伟一样的特邀监督员共有4名,他们努力为保护无量山、哀牢山的生态环境发挥余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