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景东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野生菌食用安全等情况,以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加大对野生菌流通、销售、食用等领域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提供纪律保障。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近日走访群众了解相关情况。 (通讯员 商有锋 摄)
编者按:
盛夏时节,又到了吃菌子的时节。野生菌虽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却也“暗藏杀机”,比如误食有毒野生菌,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为防范和减少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连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联合市场监督、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靠前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化源头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把牢“食菌季”安全关。
勐腊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靶向监督
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通讯员 鲍海燕
随着雨季到来,勐腊县各类野生菌集中上市,正值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高发期。为严防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县纪委监委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联合监督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野生食用菌安全专项监督行动,精准监督、靶向纠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每年野生菌上市,派驻纪检监察组都会提醒、督促全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前部署,切实抓好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勐腊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县纪委监委聚焦食品安全领域,以“定向选题监督”的方式,将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相关工作纳入监督检查内容,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对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通过综合监督、专项监督等措施,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用心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对餐饮服务单位、餐馆食堂的走访抽查中,县纪委监委相关派驻机构督促驻在部门建立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禁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医院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点等群体聚餐场所加工食用野生菌,并把“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纳入校园食品安全质量承诺管理。同时,各职能部门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食品安全快报快查快处机制,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9个乡(镇)畅通信息报送工作渠道,并督导各级各部门将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村(社区),运用广播做好乡村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自觉树立起食品安全意识。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明确相关单位安全防控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市场监督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问题线索移送处置机制,形成多部门共同联动合力整治市场监管“不作为、慢作为”的长效机制,有效防范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今年以来,共组织督促指导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农贸市场22次,累计发放野生菌中毒防范告知书478份,开展食物中毒宣传进村组32次、宣传入户92次、进学校25次、进食品生产经营户1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20份,发布野生菌预警公告5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将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全力查处食品监管及生产销售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案件。”勐腊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县纪委监委构建联动监督模式形成强大合力
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 通讯员 杨 娟 汪学艳
“老乡,你们平时都采摘哪些菌子来卖?村里的食品协管员有没有来这里宣传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
“我们平时就找青头菌、鸡枞菌这些常见的菌子,不熟悉的菌子我们不敢卖,也不敢吃。村里的广播和微信群经常宣传相关知识。”
时下正值野生菌生长旺季,为有效预防群众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情况发生,云县纪委监委构建“纪委+卫健+市场”“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紧盯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农(集)贸市场、沿街菜店等重点场所和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应急救治等关键环节,开展“蹲点式”“问诊式”监督,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不断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和信息交流,加强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管控,形成齐心协力共抓野生菌中毒防控的强大合力。
在监督检查中,云县纪委监委督促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人口密集的农贸市场、村委会、超市、学校、餐饮店、村寨活动场所旁等醒目位置张贴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海报,明确严禁采摘、购买和食用的有毒野生菌,防止野生毒菌流入市场、端上餐桌、吃到口中,对可能发生的食用野生菌食品安全事件切实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控制。
在野生菌品种众多的乡(镇)和区域,县纪委监委联合监督检查组要求当地党委、政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巡查,加强对群众采摘、销售野生菌及收购商户、流动商贩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引导。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该县教育体育部门督促指导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准学校食堂加工野生菌,及时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宣传进校园活动,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野生菌中毒防范意识。该县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地点和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严禁上市销售有毒和难以辨识的野生菌,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该县卫生健康部门定期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加强风险分析和信息通报,做好流调、应急救治等工作,健全完善中毒人员应急救治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宣威市纪委监委聚焦野生菌食品安全靠前监督
切实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 通讯员 符金娥 桂 静
近日,随着雨水渐多,宣威市各类可食用野生菌进入市场,正式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吃菌季”。为有效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宣威市纪委监委靠前监督、精准监督,对宣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切实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宣威市纪委监委聚焦重点场所,对农(集)贸市场、餐饮单位、单位食堂等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围绕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宣传引导、应急救治以及严格落实网格化防控责任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市市场监管局督促市场开办方、经营者、餐饮服务单位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进行重点督查,严防安全性不确定的野生菌流入餐桌。
宣威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强化日常监督,督促市市场监管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官方媒体发布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以及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相关知识,利用“乡村大喇叭”每天播放《安全食用野生菌注意事项》,筹集资金7万元,统一印制《预防食物中毒告知书》20万份、野生菌宣传画5000张。该市29个乡(镇、街道)采取张贴宣传画报、向广大农户发放告知书、滚动播放视频等方式,全面开展宣传工作,做到把告知书签订到各家各户、把宣传画张贴到每个重点场所,全面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识别能力。
此外,宣威市纪委监委还围绕党政机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对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用餐及接待过程中食用名贵野生菌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督促各机关事业单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用餐标准,严格执行接待标准,严禁公款吃喝,严控接待支出等,科学合理安排餐食,把制止餐饮浪费要求落到实处。
据了解,宣威市将在7月迎来野生菌上市高峰期。下一步,宣威市纪委监委将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大姚县纪委监委紧盯野生菌采食关键环节开展监督
确保群众买得放心食得安心
■ 通讯员 梁家礼
“近期有没有人进山采摘野生菌?你们是如何进行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的?”
“最近采摘野生菌的群众越来越多,我们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小广播每天滚动播放和入户宣讲的方式,加大对野生菌正确食用及预防中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这是大姚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到石羊镇岔河村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监督检查的场景。
随着雨季的到来,野生菌相继上市,成为饭桌上、餐馆里的“新宠”。为确保群众食菌安全,大姚县纪委监委紧盯野生菌采食及预防中毒这一关键环节,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部门协作联动等方式,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深入乡(镇)、村组以及野生菌交易市场、饭店、餐馆等地开展监督检查,通过走访群众、查阅相关台账资料等方式,着重了解野生菌食用预防中毒知识宣传普及情况,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驻”的优势,通过列席会议、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着力查找县市场监管局在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宣传、监督检查等方面的问题,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督促县市场监管局履职尽责,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并加大对野生菌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群众买得放心、食得安心。
“你单位是否制定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是否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医护人员是如何保障的?”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联合县卫生健康局组建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县属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聚焦野生菌中毒应急处置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查找医院在野生菌中毒工作中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情况,进一步压实医院责任,督促各医院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野生菌中毒救援相关知识培训,优化急救流程,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据悉,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共联动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专项监督检查8场(次),发现问题15个,督促整改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