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巡察“心”体验

来源:云南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4/07/09 15:20:00

走出办公室时,月亮高悬在天空,周围群星璀璨,从初春到盛夏,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认真完成了第一份报告……一路走来,是满满的收获。

脱离舒适区,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小罗,今天接到通知,这一轮巡察抽调你参加,春节收假以后报到。”

正在整理会场的我听到领导这么说,脱口而出:“还有那么多工作要做,我怎么走得开啊。”

看领导没说话,我小声地嘟囔出四个字:“服从安排。”虽然工作忙是原因之一,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早已经习惯了目前的一切,身份角色转换带来的是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即将面临新工作让我有些焦虑不安。巡察工作的政治性、业务性很强,抽调我参加巡察,我生怕不会做、做不好。巡察需要做些什么工作?要掌握哪些技能?无数的疑问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回到家,我坚定地对自己说:“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跳出固定思维,换个角度审视工作。第一天报到,西盟县委第一巡察组欧组长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听到我负责被巡察单位党建方面的内容时,我心里忍不住暗喜,因为这是我熟悉的领域。可正式进驻被巡察单位后,我蒙了,本以为得心应手,没想到是全新的挑战。

看我愁眉苦脸,欧组长提醒道:“巡察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业务检查,而是要站在大党建的高度审视问题。”

听完欧组长的话,我和其他组员扎进一堆档案材料里,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我渐渐领悟到:要想拨开迷雾见明月,需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密切高效协作,众志成城比金坚。“副组长,您看看这份问题底稿。”终于,我的第一份问题底稿整理出来了。

“你看,这里我们换个词怎么样,还有这句话,这样改一改会不会更妥当?”副组长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欧组长,您看看这个问题的政策依据要怎么用?”在报告写不下去时,我常向欧组长求助。

“凡是写进报告的问题都要有典型事例和数据支撑,要有充分的政策依据,确保问题举证有力。”每一个问题欧组长都耐心为我解答。

“已经是单位的正式职工,为什么不能享受生日福利呢?”在组务会上,我不专业的提问并没有被大家当成笑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析。

在这里,我们的团队就像浩瀚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虽然面对许多未知,但水手、船员在船长的指导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一同驶向远方。我想,这就是独木不成林、百川聚江海的生动写照吧。

通讯员 罗辑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