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找准监督发力点,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紧盯惠民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为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提供坚强保障。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近日在康平镇中平村了解咖啡种植情况。 (通讯员 沈 雷 摄)
编者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惠农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发放、职能部门责任落实等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列出监督任务清单,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制约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伴随着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少群众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乡村振兴的新“钱景”也越来越光明。
拧紧“责任链” 看紧“钱袋子”
——盈江县纪委监委聚焦特色产业开展监督检查
■ 通讯员 罗 漪
“前期有群众反映大棚西瓜种植地块恢复原貌不到位,严重影响群众种植大春作物。我们及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接西瓜种植方,及时拆除了西瓜种植大棚,对种植地块进行恢复。目前,已清理地膜30余吨,恢复地块原貌2349.92亩。群众如期种植了新的作物。”盈江县昔马镇纪委书记介绍。
这是盈江县以监督护航乡村振兴、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盈江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聚焦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整合力量开展精准监督,推动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走深走实,切实维护集体利益、群众权益。
县纪委监委联动农业农村、财政、林草等相关部门(单位),直插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对项目审批、施工建设、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全程监督,从项目源头找问题、从项目推进查作风、从项目落地督效能,督促乡(镇)及各职能部门(单位)拧紧“责任链”,严把关、严履责,坚决清除妨碍惠农政策落实落地的“绊脚石”。截至目前,该县发现并督促问题整改30个,查处问题1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
“村里的油黄笋加工厂成立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再也不用跑去外面打工了。”2021年以来,该县旧城镇立足黄笋资源优势,建成贺勐村温泉油黄笋加工厂。加工厂的出现让旧城镇的黄笋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链条化。据不完全统计,旧城镇2023年共收购加工黄笋50余吨,实现产值约80万元,带动本村30余户60余名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县纪委监委还通过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整合村级监督资源等举措,为农村产业发展竖起一道道“清风屏障”,切实为群众看紧特色产业的“钱袋子”。
“群众期盼处就是监督发力点。”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纪委监委将聚焦乡村振兴这个“国之大者”,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重点不发散、紧盯问题不放松、严肃查处不手软,以有力监督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临沧市临翔区纪委监委以精准有力的监督——
助力肉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 通讯员 罗晓丽 刘 珍
近年来,临沧市临翔区紧扣区域发展资源优势,把肉牛养殖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该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将肉牛产业发展列入推进乡村振兴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政策落实、扶持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精准有力的监督助力肉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为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区纪委监委紧紧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推动同级党委把乡村振兴、项目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通过走访调研、一线监督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全力落实责任,破解肉牛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
“我们发挥‘片区协作’联动监督优势,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监督链条,对肉牛养殖、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动态式监督,及时收集反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区纪委监委驻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说。
在该区蚂蚁堆乡糯恩村标准化养殖基地,圈舍宽敞整齐、肉牛肥硕精壮。如今的糯恩村,已是肉牛养殖示范村,但其在产业发展初期,曾遇到很多困难。“以前肉牛养殖都是零散的,村民自养自卖,价格高低起伏不定,效益不高。”说起传统的肉牛养殖和销售方式,糯恩村党支部书记龚有才感触颇深。
面对养殖户的困难,区纪委监委“量体裁衣”制定监督方案,积极组织协调,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助力蚂蚁堆乡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14个,覆盖肉牛养殖户633户,把一家一户的散弱资源和要素集中,用标准化的发展方式对接市场和产业需求,让群众吃上产业发展“定心丸”,拥有更加稳定的增收渠道。
在该区博尚镇佳木养殖合作社,技术人员为新购买的肉牛消毒,让“舟车劳顿”的肉牛顺利“安新家”。“我们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从疾病预防、营养补充、粪污处理等方面给予指导,推动肉牛养殖规范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区纪委监委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及时发现和处理市场经营中存在的破坏营商环境、阻碍产业生产经营等违规违纪问题。
让小小坚果变身“致富果”
——西盟县纪委监委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 通讯员 李敬一
“今年我家种植了9.9亩澳洲坚果。现在,种树有人教、产果有人收、遇到问题有人管,没了后顾之忧,我们发展澳洲坚果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永广村四组村民哎洪龙对前来了解澳洲坚果种植和销售情况的西盟县纪检监察干部说。
此前,在西盟县纪检监察干部下沉新厂镇开展产业监督检查时发现,部分村(组)种植的澳洲坚果由于种植技术不高,且村民在种植时无专业人员指导,导致种下去的坚果幼苗长势差,已经挂果的坚果树产量低、品质不高,加之与市场需求方对接不畅,收购价格低,打击了农户们的种植积极性,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对此,西盟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开展监督检查。县纪委监委统筹县、乡(镇)、村三级监督力量,紧盯坚果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压紧压实农业、财政、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护航乡村振兴。
“我们紧盯乡村产业发展落后、效益差等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引导农户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做到产业振兴政策、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西盟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应玲说。
据悉,该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纳入重点监督清单,紧盯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问题,明确监督重点、任务分工、线索查办等事项,横向纵向联动。深入一线,确保监督无盲区。在监督问效的推动下,该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统筹技术指导,以村(组)为单位,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开设一线培训课堂,为坚果种植户讲解种植知识、传授种植经验,提供全方位的种植服务。
同时,为确保该县澳洲坚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县纪委监委通过强化对村级权力行使的监督,将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同乡村振兴、“三资”管理等相结合,坚决查处村集体、合作企业、国资企业在特色产业项目落实过程中“吃拿卡要”、贪污侵占、收受贿赂等问题,确保产业廉洁安全发展、有序高效推进。
宾川县纪委监委开展全链条监督——
助力水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 通讯员 杨秀云
盛夏的宾川,绿油油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葡萄并装箱,收购葡萄的客商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物流运输车过磅、入库、出货,将承载宾川果农希望的“甜蜜果”远销全国各地。
“水果运销手续办理顺利吗,是否遇到困难和问题?”日前,宾川县纪检监察干部到水果运销企业,向企业和客商了解水果运销相关情况。
“职能部门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也高,我们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感到既方便又快捷。”一位客商向纪检监察干部介绍。
近年来,宾川县以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为引领,葡萄、柑橘、石榴等水果品种不断优化、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先后获得“中国水果之乡”“中国柑橘之乡”“中国葡萄之乡”等“国字牌”称号。该县纪检监察机关有效运用州县联动、县乡联动、巡审联动监督机制,做实常态化监督,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采取“四不两直”和“蹲点式”监督、“贴靠式”监督等方式,深入职能部门和企业生产一线,重点查找主管部门责任落实、政策执行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企业工作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作风不实、政商关系不清等问题,通过发出交办通知、工作提示、约谈提醒,开展通报警示等方式,以严的监督、实的举措护航水果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助推“甜蜜果”产业实现创效益、创廉洁双丰收。
县纪委监委通过下沉一线“问症”水果营销企业,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推动职能部门制定《关于切实做好水果营销服务相关工作的通知》,督促乡(镇)和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尽职尽责为水果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营造亲商、安商、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同时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好用活全县区域性果蔬集散分拨中心等水果包装运输物流体系,让果农充分享有水果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
立足产业发展,县纪委监委制定《宾川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化监督的实施办法》,把项目化监督嵌入重点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