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侧面反映。一直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各种影响决策实施、阻碍政策落地、缺乏服务意识、破坏市场秩序等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综合施策,以最硬的措施、最严的纪律、最高的标准,全力护航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企业“点名” 领导“坐诊”
——盈江县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
■ 通讯员 罗 漪
“在开展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或涉及行政审批、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都可以‘点名’预约县级领导‘坐诊’,帮助解决问题。”日前,盈江县建立了企业“点名”预约县级领导“坐诊”接诉工作机制,由县级领导面对面“把脉问诊”,听取企业意见诉求,为企业发展“开良方”,全力打造服务更好、效率更高、环境更优的营商环境。
“我们每月主动走访县内重大项目,上门了解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倾听企业诉求建议,找准找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开展县级领导‘坐诊’企业180次,解决问题52个。”县发展改革局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盈江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聚焦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疏通政策落实堵点、解决企业发展痛点、规范涉企服务行为,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企业发展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有没有享受过扶持政策?办理审批事项跑的次数多不多?工作人员态度怎么样?”县纪委监委还围绕惠企政策落实、纾忧解困等关键环节,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主动靠前监督,从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政策落实等方面入手,督促职能部门优化服务态度、提升办事效率,最大限度解决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共开展监督检查10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6个。
同时,县纪委监委建立问题线索移交“绿色通道”,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对涉及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反映,跟踪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理、及时整改,确保企业和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持续把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问效工作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监督惩治力度,把身子沉下去、把问题带上来,把作风搞上去、把服务做起来,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景谷县纪委监委以“体验式”监督——
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通讯员 浦左青 李 芳
“为什么不打表收费,你收费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从景谷大桥到文体中心双塔广场就要收10元的车费?为什么同一单有乘客中途下车要收两单费用?”近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开展交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时发现,在县交通运输局处理的15件投诉件中,有5件涉及出租车不打表收费。于是,监督检查组以市民身份开展“体验式”监督,深入了解具体收费情况。
通过此次“体验式”监督,县纪委监委督促行业监管部门县交通运输局对出租车运营企业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注销空壳运营网约车公司1家,提出行业监管改进建议4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群众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景谷县纪委监委以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以政务服务窗口、行政审批单位为切入点,聚焦“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服务协调、政策兑现、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办事式”“暗访式”“座谈式”“嵌入式”等多种监督方式,前移监督关口,着力查看在具体事务办理中,是否存在监管不到位、“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业务办理流程是否优化、服务质量是否改进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增强监督深度和精准度,找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优化服务环境。
为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县纪委监委进一步以监督推动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惠企服务上做“加法”,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建立实职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县内重点企业工作制度,34名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全县72家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走访监督,践行“发现问题—协调解决—落实问效”的联系服务机制。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形成“发现问题—反馈交办—即查即改—从严问责”的监督闭环,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已发现并督促整改营商环境问题25个,立案3件,留置1人。
寻甸县纪委监委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方位保障企业发展
■ 通讯员 张兴吾
“从项目开工到建成投产,仅用时7个月,让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日前,面对前来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纪检监察干部,云南先锋煤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为加快推动营商环境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寻甸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牢牢把握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的相关部署要求,紧盯政策落实、涉企服务、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企业痛点难点查找“病灶”,以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助力寻甸营商环境“甸小二”服务品牌打造。
县纪委监委不断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在产业园区设立作风监督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信访举报箱、在“清风寻甸”微信公众号公布监督举报方式,及时发现损害企业发展环境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21个,以“第一种形态”处理12人,党纪政务处分17人。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整合力量成立4个“体验式”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事服务大厅、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窗口,体验办事流程、感受服务质量、向群众询问满意度,并通过查阅签到册、调取监控视频、体验走访等方式掌握工作人员在职在岗期间纪律作风情况,现场指出问题10个。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政策性、制度性“中梗阻”问题,县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出台《关于实施专项服务行动打造“甸小二”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的通知》,建立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四张清单”,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服务模式,优化水电气等市政公用外线接入工程审批流程,办结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对重大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对企业需求实行“点单式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办理,进一步压实各部门责任。
此外,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营商办健全完善领导挂钩、定期调度、专班推进、闭环落实等项目推进机制,以“甸小二”精神和“保姆式”服务全方位保障企业发展。
孟连县纪委监委将监督关口前移——
助推“小窗口”展现大作为
■ 通讯员 李贞蓉 刘松琳
“您今天到这里办理什么业务,顺利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怎么样?”
“窗口人员业务熟练,态度也非常好,开办企业半天就能顺利领到营业执照。”
近日,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政务服务大厅,看到前来了解情况的监督检查组,拿到营业执照的吴先生高兴地说。
运用“体验式”监督方式,近距离了解窗口办事流程优不优、政策掌握情况清不清、服务态度好不好,是孟连县纪委监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常态监督的方式之一。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之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工作要求,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开列3个方面10个重点任务清单,紧盯营商环境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着力推动职能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主动作为。
监督中,县纪委监委充分整合“组组”联动力量,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县政务服务中心为民服务情况及窗口人员工作作风进行深督细查。同时,还在政务服务中心醒目位置设立举报箱、公布反映电话,扩大群众监督的覆盖面。
“政务服务窗口是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我们以‘驻点监督’为抓手,压紧压实主责单位的责任。”县纪委监委驻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派驻纪检监察组在监督单位县公安局办事窗口开展监督检查,仔细询问了办理居住证的政策、流程和条件等情况,还对办事群众满意度进行抽查。
在常态化、“体验式”监督的基础上,县纪委监委坚持每季度召开调度会研判会商,听取牵头单位落实牵头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报,真正把情况摸清、对策找准、责任压实。
在监督推动下,相关职能部门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为抓手,推出多项便民惠民暖心举措。县营商办每月安排1家成员单位在政务服务窗口轮值,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公安、医保、税务等部门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真正实现便民服务“不打烊”。
据悉,全县政务服务场所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共设置窗口99个,进驻事项1090项,今年以来办结政务服务事项9万余件,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