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30多年前,年逾古稀的爷爷牵着我,背着妹妹,教我们读着“百家姓”。可惜,我才4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关于他的记忆只剩下《百家姓》,儿时不懂,现在我明白了:世上姓氏何止百家,但一姓一史,万姓同源,姓是血亲的一种归属,以血亲致以小家,以小家汇大家,千千万万家汇成我们的国。
从父亲那里得知,爷爷非常节俭,烧的煤炭不化成灰他是绝不会扔的,都是捡起来用水淘洗干净,晒干,再接着烧,直到炭渣化成灰烬。爷爷去世后,父亲一个人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赡养着生病的奶奶和抚养未成年的姑姑,家里还有妈妈、我和妹妹,一家老小全靠父亲收烤烟过日子。父亲的日子很苦,但他从来不说,他就是风霜雨雪都压不垮的顶梁柱。
父亲虽然身居陋室,但信念坚定、志存高远,经常和我讲起革命先辈方志敏的名作《清贫》。在被大山包围的盐津村寨,大多数人都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是浪费钱,但父亲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为此他节衣缩食,在工地拼命干木工活,甚至还连续工作过50多个小时,只为了攒钱供我们读书,为的是我和妹妹将来能走出大山,改写命运。
而今我已参加工作,偶尔也会迷茫、彷徨,找不到方向。我问父亲:“现在工作、生活压力这么大,怎样才能活得舒心?”父亲告诉我:“现在条件这么好,再怎么苦也比不上革命先辈的苦,要是工作、生活不如意了,可以读读书,看看先辈们为什么而拼搏?”
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写下的:“中国到那时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这是方志敏在狱中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的,读来催人泪下,使我明白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多么幸福。
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一定要记住,一个人首先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不贪不占,摒弃非分之想,知足常乐;其次要团结友爱、大度能容,心胸宽阔,摒弃小人之心,与人为善;最后要自信自立、坚持原则,遵守规矩,摒弃逾矩之事,终得圆满。”
感谢爷爷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他们将宝贵的家风家训传承给了我和妹妹,让我们拥有了富足的精神之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