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扫尘”行动 规范“小电车” 改善“大环境”

来源:云南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5/02/18 11:38:00

本报讯(通讯员 旺珍)“这次行动帮助我们在运营企业方面及时纠正偏差,更快走上正轨,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很大帮助。”近日,普洱市思茅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扫尘”行动,普洱市中心城区共享电动车管理混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容市貌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企业运行更加规范有序。

2024年以来,思茅区共享电动车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日渐凸显,乱停乱放、超量投入、无牌上路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而且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营商环境。

为此,思茅区纪委监委进一步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通过走访群众、实地查看、深入相关职能部门等方式,对城区内共享电动车管理情况进行“把脉会诊”,找准病灶根源,并督促职能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思茅区委统一安排部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思茅公安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立即行动,联合对普洱市中心城区共享电动车乱象进行全面清理。

为确保“扫尘”行动取得实效,相关部门抽调56人形成8个工作组,分片区、分路段深入菜市场、超市、小区、大街小巷等场所进行“地毯式”执法检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共享电动车的车牌号与车架号不一致、没有在交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共享电动车超量投放、运营企业违规投入无牌共享电动车等情况。通过一辆辆查看、核实、登记,全面排查发现中心城区涉嫌违规投入运营的共享电动车,并采取登记、查封、扣押、运输等有效举措,优化共享电动车的规范管理。

“以前各部门单打独斗,导致共享电动车乱象屡教不改,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次联合执法效果明显。”参加此次行动的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主动靠前,将监督“嵌入”行动全过程,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着力发现不作为、慢作为、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问题,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职能部门立行立改,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共享电动车运营规范有序。此次行动共清查共享电动车5544辆,发现问题车辆629辆,其中无牌车辆516辆、牌照破损车辆91辆、车牌号与车架号不一致车辆22辆。

“通过监督检查,我们发现共享电动车管理混乱背后存在运营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协作、相关制度机制存在漏洞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规范“小电车”作为改善“大环境”的重要抓手,严查不作为、慢作为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护航思茅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