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奕麟
走进西盟佤族自治县龙坎村戈斗组的百香果种植基地,百香果挂满了藤蔓,长势喜人,村民们背着背篓忙碌地穿梭于一排排百香果藤架间,采摘已经成熟的果实,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田间地头。
“去年,我家种植了6亩百香果收入4万元,今年又增加了6亩。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家里的百香果喜获大丰收。我们种植百香果,由基地老板负责收购,不愁销路,我们种着很放心。”面对来走访的西盟县纪委监委干部,龙坎村村民岩某笑容满面地说道。
百香果产业是西盟县的特色产业。西盟县立足本地气候和资源优势,通过“农户+公司”的经营合作模式,把百香果特色产业打造成了“家门口”的共富产业,走出了一条助力群众增收的新路子。西盟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纳入重点监督清单,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小切口”,强化“室组地”联动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措施落实落地,不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丰产增收。
“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多、资金多、受益面广,但也容易出现‘蝇贪蚁腐’,我们围绕人、财、物、权等重点,靠前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制约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西盟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要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家门口”的共富产业更有“富”加值,西盟县纪委监委聚焦产业发展、监管部门责任、干部作风等方面情况强化日常监督,制定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重点、任务分工、线索查办等事项,采取“监督+服务”模式,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一线走访百香果产业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摸排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惠农强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线索,以有力监督打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中梗阻”问题,保障产业高效发展、群众稳定增收。据悉,百香果作为新兴产业,不仅让当地群众有了可观收入,更促进了群众就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黄金果”。
除此之外,西盟县纪委监委不断延伸监督触角,盘活监督力量,充分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发挥乡镇纪委对基层产业近距离监督优势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前哨尖兵”作用,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谈话、现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百香果产业的动态监督,入户向群众了解产业资金拨付、场地建设、生产销售等情况,面对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为群众看紧百香果产业“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