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文旅融合是激活乡村“沉睡资源”的一把“金钥匙”。2023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开启云南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农文旅项目审批、资金使用、资源保护等内容,深挖细查旅游市场乱象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精准监督护航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诗与远方”在田野间落地生根,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马关县纪委监委建立“双线监督”机制——
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 通讯员 朱 玲
漫步于古林箐原始森林,千年古树遮天蔽日,每立方厘米超5万个负氧离子的纯净空气能洗去一身疲惫;走进马洒壮族古村落,400年的岁月沉淀出独特的人文韵味;铜鼓广场上,侬人古乐悠扬回荡;神蛙广场的“神蛙祈福图”,诉说着壮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这次马关之行太惊艳了:古林箐的清新空气让人陶醉,马洒村的民俗表演精彩绝伦,服务还特别贴心,体验感拉满。”面对到景区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来自山西的游客张先生难掩兴奋。
近年来,马关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紧盯乡村旅游政策落实、项目推进、服务保障、旅游安全、消费环境等重点环节,打好监督“组合拳”,督促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速、服务优化、旅游品质升级,为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马关县纪委监委创新建立“双线监督”机制,全方位护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全保障方面,采取“检查+回头看”模式,组织文旅、市监、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重点检查旅游设施维护保养台账是否完整,食品加工全流程是否符合卫生规范,消防器材配备及使用培训是否到位。同时,动态监测景区周边交通状况,确保疏导方案执行有力,全力保障游客出行畅通。
在政策落实方面,聚焦门票优惠、消费券发放等惠民措施,构建“数据筛查+实地核验+游客反馈”三位一体监督体系。通过比对发放记录、随机走访商户、访谈游客体验,严查政策执行中的“跑冒滴漏”问题。特别关注政策宣传覆盖面,确保各类优惠信息通过景区公告、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精准推送,让每位游客都能真切感受到马关文旅的满满诚意。
此外,马关县纪委监委聚焦旅游市场稳定,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谈话、调取监控等手段,对涉旅部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同时,聚焦游客体验,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县各旅游景区景点、民宿、酒店和农家乐等场所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监督,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并要求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定期汇报整改进度,让游客在异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凤庆县纪委监委精准监督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让文旅“流量”变“留量”
■ 通讯员 施建琴
走进凤庆县勐佑镇,春风卷着菜花香气掠过田垄,万亩金浪在晨光中翻涌,油菜花户外运动季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所用的食物要确保新鲜干净,菜品要明码标价。”“线上线下订房价格有没有区别?”活动期间,凤庆县勐佑镇纪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地住宿、餐饮等经营主体开展检查,确保各经营主体所提供食物新鲜安全卫生,房价物价平稳,避免哄抬物价,持续擦亮“醉美河西”“云上花海”等旅游名片。
近年来,凤庆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与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和整合乡村各要素资源,在“旅居云南”品牌影响带动下,通过“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群众”的合作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响“旅居凤庆”新品牌,助力产业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这里人好、环境好、空气质量好,我打算在这里租一套房,用来旅居养老。”来自山东威海的旅居游客徐永春夫妇表示。
勐佑河西田园综合体、云上花海、鲁史古镇、二道河自然村……从田间地头到绿水青山,从传统村落到特色景区,乡村焕新颜、“过客”变“常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监督利剑的守护。
凤庆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清单式”监督等方式,深入景区、旅游产业项目基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细化监督任务,将监督执纪职责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措施,促进监督全覆盖从“有形”向“有效”转变,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
“我们将监督融入日常、整改落到实处,才能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切实以监督实效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针对景区环境脏乱、收费混乱、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通过列席会议、开展谈话提醒等方式,督促文旅、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落实旅游行业监管责任,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推动旅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凤庆县纪委监委还聚焦乡村旅居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督促各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前哨”作用,积极参与村务的日常管理和乡村建设,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通过民情信息员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保障村民在旅居产业发展中的合法权益,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旅居产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墨江县纪委监委全链条监督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擦亮墨江文旅名片
■ 通讯员 罗媛华 李怡睿
漫步在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碧溪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能触摸到茶马古道的历史脉搏;在北回归线标志园,体验“一脚踩在热带,一脚踩在温带”的地理奇观,还可以品尝双龙烧烤、非遗麻脆、墨江紫米等特色美食……近年来,墨江县正以其独特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饮食文化吸引着全国游客。
随着文旅产业成为墨江县发展的关键引擎,“墨江名片”越擦越亮。在这背后,墨江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以全链条监督、全过程护航、全方位服务,为墨江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春节、双胞胎节等节庆前夕,墨江县纪委监委主动靠前监督、靶向发力,通过下沉调研、列席会议等多种方式,紧盯食品安全、住宿价格、保洁卫生等关键环节,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预案、强化保障。同时,加强活动期间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以有力监督护航旅游服务品质提升,让游客安心畅游墨江。
活动期间,墨江县纪委监委创新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聚焦双龙烧烤城、孟弄乡隔界田、曼海等重点景区及周边民宿宾馆,开展明察暗访。针对文旅市场监管缺位、服务质效不高、商品未明码标价、违规收取停车费等突出问题,通过现场通报、召开专题反馈会等形式,第一时间向责任部门交办问题清单,并建立“立行立改—跟踪问效—回头看”闭环整改机制,推动行业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压实责任。今年以来,通过精准监督推动解决游客诉求23件,投诉率同比下降40%,实现监督效能与旅游体验“双提升”。
结合清廉云南建设,墨江县纪委监委创造性开辟“廉旅融合”新路径:深挖哈尼族民俗、文庙文化、非遗技艺中的廉洁基因,打造8个清廉村(居)示范点;制作《墨江清韵》等系列微视频,在景区电子屏、民宿电视端循环展播;设计“茶马古道话清廉”研学路线,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既丰富了旅游内涵,又使干部群众在旅途中涵养清风正气。
在今后的文旅产业发展中,墨江县纪委监委将持续强化文旅市场跟踪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影响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瘴痼疾,努力实现旅游市场经营行为更加规范、秩序更加井然、环境更加优化,让游客走进墨江,开启一场与自然相拥、与美食相遇的旅居新体验。
镇康县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服务”模式——
推动文旅产业规范化发展
■ 通讯员 高 燕
“因为一个‘景’,爱上一座城。”自驾游镇康的北京游客王先生由衷赞叹,“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景区不仅管理规范,还有志愿者提供免费导览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镇康的热情好客。”
去年以来,镇康县抢抓旅游发展新机遇,全面启动“旅居镇康”建设。通过盘活特色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已成功打造赐福彝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南伞河畔公园、茶叶林温泉度假村、“云巅石板村”等3个3A级景区,构建起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在“旅居镇康”发展的背后,镇康县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镇康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整合“室组地”监督力量,组建监督检查组,深入各景区景点、旅游产业项目现场、餐饮饭店、宾馆酒店开展监督,将监督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针对日常督查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形成问题清单反馈给相关行业部门,督促其整改销号,以监督实效为旅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镇康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镇康县纪委监委还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在镇康县小落水景区开展微信小程序“有事找纪检——‘码上反映’‘马上受理’”平台试点,及时受理、处置相关问题,督促各部门落实旅游行业监管责任,及时解决游客反映的问题。“过年前我来小落水村时很喜欢这里,但停车不太方便,于是通过二维码反映了这个问题。没想到这次来,他们已经在寨门口新建了停车场,效率真高。”来自永德的游客王先生称赞道。
监督举措不仅体现在问题整改上,镇康县纪委监委更注重从源头预防和长效机制建设。通过“码上反映”平台的试点推广,游客的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和高效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对镇康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打造了镇康旅游口碑。这种“监督+服务”的模式,不仅推动了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为镇康文旅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责任落实、资金安全和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监督,用铁的纪律为‘旅居镇康’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镇康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