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天文
冬日晨光里,巡察组办公室内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声此起彼伏,大家正专注地投入工作。
在这片忙碌中,一个戴着老花镜、伏案工作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被大家亲切称为“王姐”的王明波。作为深耕财务三十二载的业务尖兵,同时也是第九次被选派参加巡察的老将,即便即将退休,她依然坚守岗位。
“王姐,您都参加九轮巡察了,还这么认真研究文件?”年轻同事不解地问。王姐轻轻推了推老花镜,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她说:“巡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不主动学习就跟不上新要求。这就像医生看病,药方得随着病情变化才行。”
她翻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着修订条款说:“这就是我们查找财经问题的‘新方子’,上周那个虚开发票问题,就是用它‘把脉问诊’解决的。”随即,她抽出一张标注过的票据,“你看,这票号与日期存在出入,表面看似手续瑕疵,实则藏着大问题。”
王姐继续分享经验:“要养成‘随时学、马上查’的习惯。尤其是党规党纪,必须学透用活。只有把准政策尺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凭着这股钻研劲儿,王姐在巡察战线屡立战功,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行家里手”。
翻开王姐的巡察工作日志,一组组数字记录着这位巡察“老兵”的奋斗足迹:39个巡察对象、翻阅1000余册档案、开展100余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深入核实200多个面上问题……
这些数字背后,是王姐那份沉甸甸的担当。从巡察“新兵”成长为“老将”,九轮巡察的淬炼让她总结出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她形象地比喻道:“巡察工作就像剥洋葱,先‘望’全局,再‘闻’民声,细‘问’关键,精‘切’要害,才能把问题一层一层剥开。”在一次村级巡察中,王姐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几张普通票据中捕捉到异常。为了彻底核实情况,她顶着烈日走访了十几户村民,用专业与坚持揭开了挪用集体资金的真相。如今,王姐的这套工作方法已成为组里的“工作宝典”,被大家争相学习和借鉴。
王姐常说:“巡察最难的,不是查账本,而是破‘人情关’。”在县城这个人情社会里,每次翻开账册,都可能遇到老同事的笑脸、老同学的请托,甚至老领导的暗示。但她始终坚守一个原则:用数字说话,用事实服人。
在对某县直单位巡察时,她识别出几笔问题账目,更棘手的是,这些账目的经手人正是她多年的老同事。“数据不会骗人!”面对说情,她这样回应。经过深入核查,最终这个涉及多人的问题被如实写入巡察报告,并推动相关部门立行立改。
“九轮巡察,王姐淬炼出三件法宝:量准问题的‘铁尺’,照见不足的‘明镜’,但最珍贵的,还是她那颗不染人情的‘赤子心’。”巡察组组长这样评价王姐。
夕阳西下,王姐整理着最后的巡察报告,屏幕微光映照着她三十余年的坚守。办公桌上,那副老花镜静静地躺着,阳光透过镜片,投下一道光斑,恰似王姐永不褪色的敬业精神,温暖而明亮,照亮着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作者单位: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第二巡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