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多少工作人员在巡查水域?可有涉水企业非法排放污水?堤防管理范围内是否存在耕种问题?”近日,澜沧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下沉一线就河道治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助力“河长制”迈向“河长治”。
近年来,澜沧县纪委监委把履行生态环保工作责任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统筹协调,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各乡(镇)纪委主动靠前监督,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督促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尽责,以环境保护专项整治为抓手,以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体系为目标,促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够严格……”该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实地察看河道生态建设、水质和水量、河长制公示及工作人员履职等情况,将监督力量嵌入“河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提供坚强政治纪律和作风保障。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及时派发问题清单,要求相关部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认真履职整改,形成“监督+整改”的闭合工作回路,倒逼各级河长加强巡河、治河、护河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最大限度发挥河长的作用。同时,督查组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河长制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加大执纪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
“以前这里到处是垃圾,河水也不干净。经过整治后,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每天都到河边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在勐朗镇,晨练的群众为河道整治的良好效果点赞。
文东乡纪委一线跟进监督,助推“清河行动”见行见效,在“清河行动”中,发动“党员+群众”齐抓共管,打捞清理转运垃圾4吨,发现污染源2处并责令整改到位,较好维护了区域内河流生态环境。
这是纪检监察干部一线监督执纪擦亮生态底色的有效实践。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围绕生态环保、景迈山申遗、毁林种植、巡视巡察和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3次,共受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问题线索1件,目前正在办理中。
“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暴露出的监管缺失、制度漏洞等问题,我们将采取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治理效能。”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罕珊 || 责任编辑 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