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大地一派勃勃生机。在江城县勐烈镇大寨村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肥壮的肉牛正在宽敞整齐的牛舍里咀嚼着草料,“哞哞”声此起彼伏,在整董镇整董村曼庄董小组人参果种植基地,一颗颗人参果色泽鲜亮、个大饱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搬运上车……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景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江城县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紧盯特色产业项目决策、审批、推进全过程,聚焦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党员干部作风等情况跟进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治特色产业发展中政绩观偏差、弄虚作假、不敢担当、失职失责等问题,严肃查处在特色产业项目实施中吃拿卡要、挪用截留、贪污侵占等行为,以精准监督护航乡村产业振兴。
“特色产业项目多、资金多、受益面广,容易招来‘蝇贪’‘蚁腐’。对此,我们加强与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从全县7个乡(镇)48个行政村中重点排查出项目较多、资金密集的乡(镇)和行政村,与乡(镇)纪委上下联动开展监督检查。”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江城县勐烈镇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600余万元,辖区内有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形成了肉牛养殖、茶叶种植等特色支柱产业。
“目前存栏多少头牛,销售情况如何?新建牛舍奖补资金到位了没有?”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勐烈镇纪委实地走访大寨村肉牛养殖基地,了解《江城县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定的奖补政策落实情况。
“目前我们村肉牛存栏3900余头,去年销售肉牛1344余头,实现销售额1300余万元。”说起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满脸自豪地介绍,2022年全村新建肉牛养殖圈舍110余户2万余平方米,共发放补助66万元,村民们养牛的热情持续高涨。
大寨村靠肉牛养殖走上致富路已在全县闻名,该县其他乡(镇)、村组也纷纷尝试走养牛致富的路子,没想到却出现了偏差。
去年3月,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国庆乡和平村开展巡察,发现和平村发展黄牛养殖项目时,原村党总支书记李某和现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某某工作失职失责,在黄牛养殖项目承包人被抓捕入狱后,仍未与其终止合同。在该承包人刑满出狱后,既没有催缴收益金,也没有到养殖场开展监管工作,所有黄牛被承包人自行出售,导致项目停业,4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流失,7万元收益金无法收回的问题。最终,上述两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案件虽已查处,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分,却挫伤了当地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对此,国庆乡纪委深刻汲取案件教训,举一反三,在对嘎勒村集体经济大风箱养牛场扩建工程进行监督检查时,探索实行“三备案”“两督导”“一追查”工作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项目程序合规、资金安全、质量达标,避免重蹈和平村的覆辙。
乡村振兴政策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江城县纪委监委将持续跟进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能让百姓富起来”的特色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用风清气正护航乡村振兴。(雷红艳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