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山乡榨房村的茶园里,蛰伏蓄势了一个冬天的茶树吐露出新芽,茶农们身挎茶篓,穿梭在漫山青绿间,指尖娴熟地采摘着娇嫩的春茶。
“现在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仅打出了品牌,价格也上去了,茶农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大山乡纪委干部,邦海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主动介绍起来。
此前,大山乡纪委在实地走访调研时,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困难:油茶籽原料供应不足和缺少专业的制茶技术人才。乡纪委随即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并督促组织召集乡经济发展办、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等有关职能站所集中召开专题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在乡纪委的监督推动下,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茶厂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掌握茶叶生产加工方法,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并鼓励农户采取“集中连片+分散补充”种植模式,提高亩产效益,为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茶产业是澜沧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全县茶园面积45.15万亩,年产量3.47万吨,涉茶人员近30万人。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茶叶采摘、收购、加工、销售和茶农、茶企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室组地”联动,通过直入茶园看、直面茶农问、直奔茶企听、直插茶市访等方式,下沉一线、贴身监督,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枝头上的“绿叶子”变成群众口袋里的“红票子”。
同时,县纪委监委积极延伸监督触角,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茶叶零售、批发、专卖等线下销售和直播带货、电商等线上销售双向发力,拓展营销渠道,让茶叶从茶园走向茶杯。着力打造茶旅专线,激活茶廉“基因”,推动“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拉长茶产业发展链条。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肃查处公款购买高档茶叶、违规收送茶叶等行为,重拳整治茶叶背后的隐形变异“四风”和腐败问题,让茶香廉韵时刻浸润党员干部心田。
“一片树叶,情系民生,福泽一方。我们将继续做实做细监督,紧盯茶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强有力的监督为茶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茶香廉韵伴随茶产业蓬勃发展。”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罕珊 || 责任编辑 马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