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家里吃饭要知道帮父母的忙,摆个碗筷、端个菜都好,去别人家里也一样,要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帮忙。小孩子不能懒,要看得到‘活儿’”,从小,父母就是这么教导我的。
母亲是一个勤快的人,个不高,但做什么都麻利。小时候父亲经常外出工作,母亲一人带我,小小的身体,从早到晚,忙出忙进,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将我照顾得妥妥当当。我曾问母亲:“不累吗?”母亲说,这些都是活儿啊,除了要吃饭,衣服脏了也要洗,洗了要晾干,晾干了总要叠好收进衣柜里。每天都要扫扫地,擦擦桌子,家里才清爽。所以从小我的家里总是清清爽爽,地板亮堂堂,家具用了好多年都整洁如新。
直到现在,母亲都一直保留着这种习惯,每天早起,为自己煮一顿健康营养的早餐,收拾整洁,再扫了地,步行上班,到单位时间正好。母亲说,“生活生活,眼里要有活,一件件完成了,生活才会舒适惬意。”
“眼里要有活”,这句话在我成年以后也不断影响着我。刚就业的时候,父母说,“年轻人进了单位要勤快一点,给前辈倒倒水,主动打扫办公室卫生,主动问问需要做什么”,这跟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的那个道理是一样的。
工作几年后,我才发现,眼里有活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任职在什么岗位,都需要有把这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想法和斗志。因为事务琐碎,素质差异大,在基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很多年轻人没有目标,时间久了,就如同工作“机器”,失去了“灵魂”,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推一下走一步”的工作习惯,渐渐地养成庸、懒、散、浮、拖的工作作风,效率低,成绩不明显,在无成就感和无动力之间恶性循环。
眼里有活,其实就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一个有主动思维习惯的人,在接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会主动思考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在完成一项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会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中学到东西,吸取养分,有条不紊地不断完成自我完善和成长。
眼里有活,更是一种讲究的生活态度。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我们通过劳动,融入自然或亲历社会,用自己的双手或者脑力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于微小处细细耕耘,从中体会生活的美妙,就很容易从平凡中收获幸福。小时候很多人说母亲“讲究”,说这话的时候总是略带戏谑,似乎讲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时过境迁,母亲依然保持着她那讲究的生活态度,把家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年过五十依旧穿着漂亮的裙子,每天锻炼身体,做什么事都怡然自得,现在人们说她“精致”。
眼里有活,是我们急需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个心思细腻、积极向上、主动思考的人,总会在生活和工作的细枝末节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