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委领导孙书记对我说。“去看看群众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情况如何?看看基层是如何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三农’工作落实的?”
带着问题,一大早,孙书记带着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正兴镇正兴村观赏鱼养殖场。这是我们此次开展“三农”工作调研,了解基层群众春耕备耕生产和产业发展情况的第一站。
养殖场一角,四五个男子正在支砌、打理水池。
“你们一直在养殖场打工?”
“是的。”
“老板每天给多少工钱?工钱能按时领到手吗?”
“一天80元,加班的时候有加班费,能按时领到。”
正交谈时,养殖场负责人来到我们身边,向我们介绍了养殖场的基本情况:该养殖场租地280多亩,每年租金30万元。所养的鱼每个星期运往昆明一次,目前正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每天都有附近村民到渔场打工,每年支付给群众的劳务费约40万元左右。
阳光下的养鱼场,一池池各色各样、色彩斑斓的鱼儿在池子里游动,让人赏心悦目,身心俱暖。
我们来到正兴镇黄草坝村时已是正午,太阳明晃晃地照耀着山乡。黄草坝是一个小村子,全村9个小组共有139户407人。但说起黄草坝的茶叶和火腿,名气却不小。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茶叶,家家户户都有茶,特别是以寨和外寨两个村民小组,房前屋后基本被古茶树包围,全村共有14.6万株古树茶,每年产茶约60吨,产值2000多万元,其中春茶产量40吨左右,产值约1600万元。
走进以寨小组,当地茶叶生产大户之一的王贤祥正在自家茶叶加工房里清扫和打理设备设施,只等那些老树茶冒出新芽。
“这些古树茶是祖上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一定要管理好、守护好、经营好!”孙书记对王贤祥说。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有机茶叶认证。我们的茶叶是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这个我们早就写进了村规民约,大家都能够遵照执行。至于品牌保护,我们也很重视,前几年,曾有3户农户从外地拉茶叶进来加工,被进行了教育惩处,之后就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大家的品牌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凤山镇顺南村上翁别小组支部书记朱学华家,宽敞的院子里停放着一辆皮卡车、一辆三轮摩托和一辆两轮摩托,厨房里挂满了腊肉和腊肠。
“我家去年种了13亩烤烟,收入近9万元,今年计划种植20亩。”谈到生产时,朱学华说道。
“只有两个劳动力,种那么多是否管理得了?会不会太辛苦?”我们提出疑问。
“现在党的政策好啊,我们就是要珍惜当下,珍惜党的好政策,加快发展,紧跟党走。”朱学华信心满满地回答。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萌动,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人们忙碌的身影,大家在耕耘中播种着希望,等待着秋天的丰收。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我们大家都在努力。(陶智兰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