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今天我们为老百姓解决了他们所愁所盼的问题,心里真的觉得很充实,算是没有白跑。”在西盟县中课镇窝笼村六组,看着解除心中“疑云”,放心而归的群众,我不禁感慨。
秋日的乡村忙碌而有序。伴着晨光,我和信访室的同事组成“下访小队”,来到中课镇窝笼村第六村民小组开展信访举报政策宣传工作,在田间地头问收成,入户走访唠家常,庭院树下听民声。
“纪委的同志,是不是什么事儿都能向你们咨询啊?”刚进村没多久,一位村民来到我们身边问道。
“大哥,您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说明,能帮您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尽力帮您的。”信访室干部小刘说。
“是这样的,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学了,但上学相关政策我们不是很清楚,平时家里农活多,我们也没有时间到相关部门了解,一直拿不准,这事儿你们能帮忙解答吗?”村民随即道出了他的来意。
看着村民一脸愁容的样子,小刘一边耐心安慰,一边将问题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向相关行业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向该村民做出了答复。
“大哥,经我们了解,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以学生户籍地和居住地相结合、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制度。乡镇小学招生是招收户籍地适龄儿童及随迁子女,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适龄儿童入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您放心,适龄的孩子不但能上学,还能就近上学呢。”小刘细心解释。
“太感谢你们了,不然孩子上学这事我还在苦恼呢,现在好了,这些烦心事儿都解决了,纪委同志办事效率就是高。”村民大哥欣喜地说。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不禁涌过一阵暖流,顿时倍感振奋和鼓舞。
就这样,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件对我们而言是“小事”,但却是村民大哥心中的“大事”。每当看到群众脸上露出的笑容,听到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时,我想,这就是我们回应群众关切最具体的实际行动,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群众期盼的事就是干部要干的事。只有走进群众,倾听群众内心的呼声,了解群众内心的诉求,才能与群众培养出“真感情”,才能成为服务群众的“知心人”,民之所向,我之所往,不光是嘴上说说,而是要用行动来诠释。为群众办实事不一定非要是什么大行动,这样一点一滴的“小行动”,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展示了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信赖。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纪检监察干部这个身份的意义,现在的我,正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不错过任何一件“小事”,只为迎接下一个笑脸……(刘奕麟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