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个月底,父亲就该退休了。
今年,父亲60岁,这是他工作的第40年。
听母亲说,前一周,在打扫父亲书房时,书架上最醒目的位置放了一本老书,可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落满灰尘,而是干净平整,快剥落的书角被人细心套上了书套,母亲抽出来一看,才发现那是父亲的家风笔记。
人之初,如一张白纸,家风家教如何,人生的色彩便如何。“诚以立身、俭以养德、勤以成业、孝以传家”“宰相肚里能撑船”“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多流汗、多吃苦,身心才健康,老实人不吃亏”……笔记里记录着父亲常常给我讲的关于做人做事的家风家训。
父亲在税务局工作,别人在介绍他时,喜欢称他为“业务骨干”“认真达人”,父亲也总是满眼笑意地回应着。在父亲的书柜上陈列着他曾经看过的各类图书,在书柜的上层,整整齐齐放置着几大捆《工作手册》《学习笔记》。
周末回家,我轻轻解开家风笔记的绳索,细细翻阅,父亲朴实端正的字体,记录了他多年来工作生活中经历的事件、工作记录、学习心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家训,还有一些小诗,看到这些,仿佛父亲就在眼前讲述着、教诲着……
记忆中,父亲认真严谨,心灵手巧,自己能组装简易小台灯,给我刻陀螺,让我写字横平竖直,不允许我做事说“差不多”,不论学习还是工作,绝不能敷衍马虎,要清清白白、正直律己……点点滴滴小事,声声嘱咐叮咛,伴随着我人生过往的每一步。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做人要堂堂正正,堂堂正正心自安、为官要清清白白,清清白白树德行。”这是父亲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也是父亲在家风笔记首页写下的一句话。
在我印象中,父亲做事一直很严谨,生活上也勤俭节约,家里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是他年轻时买的,用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虽然早已被翻得起了毛边,父亲却依旧很爱惜它,连封面都用透明胶层层贴着保护起来。小时候我经常不解地问父亲:“那本词典都那么破旧了,为什么不买一本新的?”父亲回答说:“旧的词典还可以用,没必要浪费。”
“立身修心当以‘德’为先,清正自律当以‘廉’为本。”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是乐观豁达,清淡简约,是本分谦逊、礼貌谦让、忠厚公道,是始终相信世界的美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以正面积极善良的态度面对人生。
长大后,我进入纪检监察系统工作,父亲比谁都高兴,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份工作,最是干净忠诚,这下子,他总算能够卸下担子,放心地将我交给组织。话虽如此,但他仍一如既往,三天一提五天一讲,反复要求我勤奋工作、廉洁做人,在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叮嘱中,这些家风家训深深烙在了我的行为习惯里,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鞭策着我不断前行。
这就是我的朴实家风,它不是门楣两侧的牌匾,也不是承载于文字的祖训家德,它只是只言片语,只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但它却实实在在印刻在我的生命脉络里,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鲜活着。(刘奕麟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