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青山,凭栏听流水,古道蹄声响,入梦那柯里。”春节前夕,当我们监督检查组来到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开展节前民生领域监督检查时,看到村里青山、农舍、小屋在花木的掩映下,仿佛一幅古典山水画。
冬日的早上阳光明媚,一如那柯里村民脸上的笑容。
“老板,最近生意怎么样呀?物流运输等方面有没有遇到困难?”
“都好着呢,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日趋缓和,再加上铁路的开通,最近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大幅增加,比去年翻了一番呢!”烧烤店老板刚招呼完几桌游客,难掩脸上的喜悦。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村能有这么大变化。”她感慨道。
原来,她自小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她15岁那年,爷爷奶奶相继生病,无法工作,她就开始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但仅靠她一个人照顾两个生病的老人,这十多年来生活一直挺困难。直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她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爷爷奶奶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待遇,身体情况渐渐好转,村里还让她在这里开起了烧烤店,最近一晚上能挣1000多块钱。
曾经的建档立卡户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几年间,商忠会一家通过自己的勤劳奋斗,把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有滋有味。
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曾是普洱茶走向东南亚的第一站,在宁洱“6·3”地震后进行了恢复重建。如今,茶马古道落寞了,驿站人欢马叫的繁华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那柯里却因现代路网建设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省道、国道、铁路纷纷穿境而过,那柯里成了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站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亲临我们那柯里村,鼓励我们要依托茶马古道文化资源,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还说有了党的好政策和我们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走上致富之路。从此,我们那柯里人牢牢记住了这样一条‘好日子定律’——‘好政策+自己努力’。”和我们一道走访农户的村委会主任张大哥说。
“从村口的摊位到民宿到饭店,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乡亲们的日子红红火火。你们看,路边的张大姐家,从开快餐店到经营农家乐、民宿客栈,现在还在普洱中心城区开起了颇具规模的分店。对面的‘高老庄’制茶体验馆,是我们村‘95后’返乡大学生小高开的,他还成立了一个茶叶农民合作社。还有前面那一家……”
从遭遇自然灾害到浴火重生、从狭窄陋室到敞亮楼房、从人迹罕至到门庭若市、从人均收入千元到人均收入万元……如今,依托茶马古道文化资源和日渐完善的交通网,那柯里乡村旅游业发展了起来。在那柯里村核心区,几乎家家都开起了农家乐,做起了小生意,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昔日的“愁乡”地那柯里村,如今正成为一个山水与古道遗迹相依、村庄与田园阡陌纵横、文化创意与庭院经济交织的“乡愁之地”,走在干净的青石板路上,我感受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为现实。(兰岚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