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城县勐烈镇桥头村瓦窑寨小组,只见村民们说说笑笑,手拿扫帚、簸箕、垃圾袋等清洁工具,正仔细清理着篮球场、小组道路、文化室门前的烟头、枯叶、塑料袋等垃圾。
节后上班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联合勐烈镇纪委采取随机进村入组的方式,对桥头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我们村从脱贫攻坚时期就开始组织集中大扫除活动,现在按时打扫卫生已经成为村民们‘戒不掉’的好习惯了。”桥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笑呵呵地介绍。
每到星期天,不用提醒,村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带上清洁工具,打扫组内道路、公厕、文化室等公共区域卫生,大家齐心协力把小组卫生打扫干净,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让村庄变得更加美丽。
“村民们为什么会这么自觉呢?”我有些好奇。
“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村民也是不理解,总是以农事繁忙为由不参加集体大扫除。”桥头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说。
后来看到大多数人都积极参与,小组的环境越来越好,渐渐地,原本不理解的村民们也加入进来。除此以外,村里还制定村规民约,专门列出环境治理的13条规定,要求村民们搞好公共卫生、庭院绿化,提升村容村貌。
“这样看来,是自觉行动和制度约束相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可能就是桥头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背后的‘密码’吧。”勐烈镇纪委书记感慨道。
“其实,‘密码’背后还有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前哨’作用。”桥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说。
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其中积极督促村干部落实包保责任,主动深入挂钩小组带头清垃圾、清杂物。同时又督促各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整治人居环境,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对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清理不到位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小组整改落实,切实推动了村党组织和村组干部发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
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桥头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被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2021年—2023年“云南省卫生村”。
桥头村瓦窑寨小组村民李大姐说,“现在一眼望去就是干净的道路、整洁的庭院、漂亮的房屋,我们生活也更舒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一环、关键一招,村务监督委员会要继续发挥监督‘前哨’作用,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村容村貌等重点事项的监督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实、抓细、抓出更多成效,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特色更浓。”监督检查结束后,勐烈镇纪委书记对桥头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说。(雷红艳 李志娇 || 责任编辑 廖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