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阳光照不到的偏僻角落,米粒大小的苔花绿意盎然,自葆青春。在远离县城的村落,普普通通的驻村队员坚守本心,不负韶华。
深入拉祜山,寻找民心所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驻村工作队要主动沉下身子、扎根泥土、去倾听群众的心声。若是不深入基层、不主动深入贴近人民群众,就无法摸清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无法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急、民之所盼。作为初上岗位的驻村队员,要甘当“小学生”,善于拜群众为师,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听听群众的掏心话,提升为民服务之能。要烧旺基层一线的“大熔炉”,在艰苦条件下墩苗壮根,在逆境困境中摔打磨砺,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啃几块“最硬的骨头”、多接几次“烫手山芋”,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宽肩膀、硬肩膀。
走进群众家,感受人间烟火。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不同于城市的灯火辉煌,这里有繁星点点;没有工业化的黑色蘑菇,这里弥漫袅袅炊烟;告别都市的鸣笛喧嚣,这里听到溪水潺潺、蝉鸣鸟吟。这里是平田村,一个远离县城的地方。居住在这儿的拉祜族有着自己的口口相传语言和独具一格的服饰,能歌善舞或许是基因传承,热情好客更是与生俱来。走进寨子里,听到的是关切问候,看到的是淳朴的笑脸,在袅袅炊烟中感受人间烟火,在载歌载舞中感受拉祜风情。
丈量脚下地,以实干显情怀。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政府关怀的“神经末梢”。办公室里只能培育精美盆栽,黄土地上才能孕育出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遥望杨善洲“要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会在会场”,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再看道路两旁的樱花、花椒示范地被压弯腰的树、酸甜可口的杨梅……都是驻村前辈们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留下的丰硕成果。这无一不在告诫驻村队员要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正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以实干的姿态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高麟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