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县纪委监委干部职工到所挂联的勐班乡八落、太平、迁岗三个村集中回访“亲家”的日子。天公作美,数日的阴雨天也逐渐放晴。
雨后的迁岗村,空气清新。纵目远望,山川披绿,糯扎渡水库于群山中凝脂般地镶嵌着。颔首低眉,阳光、雨滴与草木交相辉映闪烁跳跃,无一不昭示着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
我们和刚到县纪委监委工作不久的李书记前往距离村委会最远的下公榔村民小组走访看望“亲家”。几年前,因建设糯扎渡水电站以及地理环境等原因,政府在集镇附建立安置点,建盖了新房,组里大多数农户都按政策搬迁至安置点生活,在那里建起了新家,但由于土地等生产资料仍在原地以及故土难离等原因,有农户回到“老地方”搭建了供生产劳作时歇脚用的窝铺,临时住在这里搞生产。下了车顺着山路步行两三百米后,我们来到了地边一个用木板搭成的窝铺里。这个窝铺的主人是我们的回访的对象——我和另一名同事共同的“亲家”。
李书记关切地询问其家里人身体情况、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目前享受政策情况,尤其是得知两位男女“亲家”是“半路”搭伙过日子、结伴赡养双方老人后,鼓励他们相互照顾、相互扶持,搞好家庭生产,以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小屋内关切声、叮嘱声、谈笑声回荡,温情弥漫。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几年里,县纪委监委帮扶的村子因工作需要几经调换,但无论到哪个乡镇哪个村子,无论所挂的村基础条件优劣,都扎实开展挂包帮扶工作,全力支持乡村发展。一连数年不间断派出精干队员驻村扎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党的基层组织活力,认真研究指导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同时,积极组织谋划出资修路建桥、挖井铺管道接饮水、修建村组文化活动场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干部职工全员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年长的纪检监察干部退休后,新进的同志又接续上,传播着党的好声音、引导老百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一件件实事、一件件好事、一片片真情持续为乡村振兴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提升倾注纪检监察智慧和力量。
情起不知而至深。阳光穿过小屋的板缝,小屋内的一个个身影泛着光芒……一直以来,尽管“亲家们”记得我们姓什么叫什么,但他们总是习惯性地称呼我们为“书记”。虽经多次“纠正”,但他们依旧不“改口”。后来我们便不再刻意去纠正,接纳了他们对我们的称呼——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更值得我们用毕生去追求——在党的事业面前、群众面前,我们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是一名可以忘掉姓名、忘掉自我,能够扛下并坚决完成党组织交给任务的人,成为群众心中一个个一心为民的“书记”。(李雨潇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