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不论发现哪一种中草药,他都会亲身试药,以掌握每种中草药的习性及功效,以便在治病实践中放心使用; 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锯子、刨子等木工工具……
案例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得到反馈,从而不断学习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实践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脚印,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任何岗位,必须注重实践、勇于实践、积极实践,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境界,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潮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
不断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古人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当前,基层工作随着面临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已不利于工作的推进落实,基层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却极为重要,党员干部要勤于学习,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再以深化认识来推动实践,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以新作为、新创造、新贡献践行铮铮誓言。
敢于从实践中锻炼提高。实践的过程既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增长能力的重要渠道。党员干部应当明白,经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就能得到自然而然的提升,虽说基层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但不可否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员干部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以群众的呼声、群众的需要、群众的满意为工作的努力方向,摆正自身位置,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暖民心、解民忧。
积极从实践中汲取力量。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一百年来,无数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伟大奉献和牺牲。面对新的征途,党员干部更是要干字当头,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对标先进,把甘于吃苦与积极实践相结合,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积极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不当“应付人”、不做“应付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实践中擦亮斗争底色、积蓄奋斗力量。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都是有其道理的。党员干部只有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多点“热锅上蚂蚁”的经历,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刘松琳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