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不仅要用好调研“法宝”,更要让调研既出成果又助成长,备好“四件套”,练出“真本领”。
精心制作一套“清单册”,保证“研”有所指。“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调查研究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紧扣核心不“跑调”,带着问题调研,确保指向明确,才不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围绕“调研什么”“谁去调研”“去哪里调研”“何时调研”“怎么调研”等问题,提前做好功课,建立目标、任务、问卷、参考等一系列清单,压紧进度不拖沓,主线清晰不偏离,核心突出不分神。坚持深入基层做调研,广开言路听意见,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坚决防止走过场,避免“研”不达意、“研”之无物。
提前准备一双“耐磨鞋”,保证“研”无所避。调查客观实际和研究解决办法是本务,调查研究应该切中要害、揪出症结、拔除病灶。要使调研货真价实,需有敢磨、耐磨的特性,坚持踏泥涉土,深入群众不“点水”,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忧,多听一听基层声音,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同时,要用好调查研究的方法,要扑下身子开展“蹲点调研”,听真话、察实情,要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调研,不搞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的作秀式调研。
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保证“研”之有据。问题迥然不同,情况纷繁复杂,灵感稍纵即逝。因而,最好办法是以笔记傍身,坚持有闻必录,把握细节不“留白”。所谓“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深入基层调研,笔记要发挥多种功能,既要作为整理组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原材料”,又要当成提炼总结思路、反思查找疑点的“库存品”,还要充当群众电话薄、意见反馈表、头脑风暴图,保证细节有迹可循、问题念念不忘、复盘温故知新。要善于利用笔记本为群众画“写真像”,为调研建“思维图”,切忌轻描淡写、随意挥洒的“简写式”调研。
留心备好一个“充电宝”,保证“研”不中断。调查问题有深度、研究办法有力度,就要坚持稳扎稳打,耐心推进不“赶场”。调查研究注重“连续性”,越是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问题,越需要深挖彻查,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为此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让电量虚耗在打发听会时间、赶路刷剧上,要做到“身入”和“心入”,既保证随时随地电量满格,也保证长驱深入状态“满格”。不能因“电量恐慌”急于收兵,也不要用“手机没电”作挡箭牌,要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避免五心不定、花拳绣腿式的“盆景式”调研。(梁星宇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