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并强调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的确,“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更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格。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不朽功勋。新时代新征程,要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党员干部,就要立足本职岗位,勇毅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尽责担当。 担当的对象是责任,一个人能否担当作为,首先是要尽责,只有把责任扛起来,才谈得上担当。在生活层面,党员干部扮演着父母、儿女、亲友等角色,必须履行父母、儿女、亲友等角色的生活职能。在社会层面,作为党员干部的角色,必须履行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如果一个党员干部不履行工作、生活责任,对工作不负责、对家人不尽责,谈何担当?
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是一种态度,也就是常说的担当精神和态度。在履行职责的时候,履职者持什么精神什么态度,是决定履职成果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满足于现状,不愿奋斗,畏惧挑战,面对工作任务左躲右闪,甚至直接“躺平”等等。这些行为和现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严重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的形象,严重制约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云南、广西、山西等多地对“躺平式”干部开展了专项整治,对“躺平”行为公开亮剑。各级党员干部只有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勇毅担当作为的精神,坚决破除“躺平”思想,做到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才能不负时代重托。
善于担当。担当要有所作为,不只是履行职责、态度积极,还要有担当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内外、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在学深悟透新思想中进一步增强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一方面,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想为、会为、敢为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学习,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注意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阅历。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实践,才能有方法和能力去担当,才会是有成效的担当作为。
依纪担当。有办法、有能力去担当还不够,还必须依规依纪依法去担当作为,决不能我行我素的去担当。否则就是乱作为、瞎作为。要坚持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并重,严查诬告陷害,主动开展澄清正名,旗帜鲜明向不担当不作为“亮剑”,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通过有力度、有尺度、有温度的监督执纪执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科学的激励导向。同时,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严管厚爱实践载体,让党员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
无我担当。“无我”,是一种高尚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意大利期间,对该国众议长菲科关于“当选国家主席时什么心情”的提问作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样一个回答。这个回答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党的领袖、大国领袖的无私奉献情怀、无畏担当精神、高尚人格境界,为各级党员干部树起了共产党人“无我”的光辉典范。“无我”担当,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为党、为国、为民、为发展去担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自身的主客观世界,牢固树立担当的意识,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敢于较真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遇到矛盾不躲闪,坚决杜绝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思想和行为,将心思精力行动放在工作上,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勇毅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高蓓 || 责任编辑 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