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青年人才“供给侧”工作

来源:景谷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8/30 10:03:00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在基层、在农村。培养造就一批信念坚定、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热爱基层、热爱农业农村的青年人才,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乎事业兴旺发达。近几年,各地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学生返乡创业、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的数量逐年增高,而数量与质量是否成正比,成了青年人才工作的最大考量。如何使青年人才“供给”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问答题”,要答好这道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好青年人才的“供给侧”工作。

就目前情况看,青年人才“供给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志不在此,权当“混口饭吃”。近年来,我国就业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数量与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悬殊巨大,回到基层、走进农村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下下之选,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但凡有一条更好的出路,我也不想走这条路”“我父母逼着我回家考公务员的”等等,这些青年人在内心深处对基层是拒绝的,到基层工作是被迫的,对基层、对农村没有感情,不够热爱,有的甚至把到基层“走一走”混点经历当作垫脚石,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中自然得多且过的多、潜心钻研的少,自然也就干不出多大成绩、做不出多少贡献。

二是心志柔弱,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在最近几年招录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我们发现,有的青年干部自立能力较差,工作初期需要父母及家人陪伴,工作中任务多点就抱怨、担子重点就“摆烂”,胆子小,遇到困难推脱绕躲,组织协调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有的青年干部害怕下村、害怕与农村群众打交道,特别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敢出面、不敢发声;有的青年干部眼高手低,个性极强,放不下身子、沉不下性子,不愿与同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工作中我行我素,不善于与领导和同事沟通相处。

三是信念不坚,打不了“持久战”。有的青年干部刚到基层工作时信心百倍、踌躇满志,把基层工作想得太简单,把农村工作想得太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开始“怀疑人生”,工作也开始停滞不前,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越挫越勇志气;有的青年干部得不到调动、提拔便开始垂头丧气,没有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说道:“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基层一线、农村一线正是祖国最需要青年人才的地方。我们必须从“供给侧”保证青年人才的质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广大青年干部要克服安逸思想、享乐主义,真正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历练实践的“大熔炉”,在基层一线不断锤炼自身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积极作为、创新作为,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一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基层、了解农村,进而热爱基层、热爱农村,培育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大学毕业生主动到基层,到祖国建设最需要、最艰难的地方和岗位中去发挥作用。

有识人用人、选人育人的智慧本领。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组织人事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要强化对青年干部的跟踪培养,准确掌握青年干部专业能力、优势特长、性格特点等,科学合理安排岗位、布置任务,确保人尽其才。同时,要加强对青年干部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为其纾难解困,真正使年轻干部稳下心神工作,沉下身子创业,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饶敏 || 责任编辑 龚静)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