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莫掉入“舒适陷阱”

来源:西盟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11/23 13:52:00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生逢伟大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而在当今社会中,“舒适区”的形成让党员干部渐渐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的激情与动力,消磨着敢为人先的意志。古人云:“居安思危”,也就是说,在身处安全舒适的环境时,更要注意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舒适陷阱”。

所谓“舒适陷阱”,是指人们因习惯或满足某种环境及行为方式,对逐渐累积的风险和蕴含的危险缺乏应有的感知和警惕,最后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新时代党员干部当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始终拧紧精神“发条”,不被所谓“大流”所裹挟,砥砺躬身入局的攻坚精神,保持一往无前的进取姿态,磨出真功夫,练就硬本领。

不放松自我要求。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舒适陷阱”内,潜伏着各种各样会给我们带来危害的“病毒”,在舒适区里,人们通常会缺乏必要的危机感,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习以为常,从而失去警惕。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当避免惰性,志存高远,不断提高自我革命的自觉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身,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去检视工作作风和实际效果,打破惯性滋生惰性、惰性助长惯性的恶性循环,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探索“无人区”和新生事物,抱定必胜之念、责任之心、进取之志,无惧挑战不怕受挫,昂首奋进新时代。

不放任松劲心态。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舒适陷阱”是一个风险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若不加以扼制,“病毒”就会发生裂变,极有可能被沉迷享乐、贪污受贿等不良风气击中。党员干部当有砥砺躬身入局的攻坚精神,决不能有“歇口气”“松松劲”的思想,破除“鸵鸟”心态,涵养为民服务的气度担当,遇到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主动出击、知难而进,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把棘手的事办妥,把难办的事办好,形成“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的干事态势。

不放弃自我修炼。自我修炼是“砺乃锋刃”的“磨刀石”,也是“木秀于林”的“观照镜”,若只顾一味沉溺于“舒适陷阱”,放弃了自我修炼,防线就会渐渐失守,屏障就会日益瓦解。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党员干部要把党交付的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更要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在学思细悟中不断修炼自我,擦亮眼睛、清醒头脑,不断淬炼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心怀一颗“甘于平凡”的磐石之心,做到在“寒风暴雪”中也能“行得稳”,在“酷暑汗烈日”下也能“站得住”,目标清、方向明、思想正,在持续奋进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刘奕麟 || 责任编辑 龚静)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