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政府公信力高,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公职人员只有自身诚实守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诚信”二字拆开来看,诚,是内在的品质;信,则是外在表现。诚以为,构建诚信型政府,当时刻怀着诚实不欺的心,并付诸实际行动,以诚信之力,立公信之威。
诚信助力公信,抓好“勤政高效”这个关键词。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部分领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引人担忧,构建诚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当以政府守信示范引领,凸显公权“政能量”。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有序开放政府信息,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着力简化办事流程,明确办事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坚决杜绝朝令夕改等失信行为,时刻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政府诚信履约。
诚信助力公信,实现“履约践诺”这个基础词。大多党员干部都曾郑重发出“时不我待,为民服务”的承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更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使命担当。党员干部当以常学常新把准航向,争当基层“勤务员”,切实树牢公职人员的诚信形象。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诚信、守约、信用知识学习,推动诚信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中树立依法行政、诚信高效、廉洁从政形象,工作之余学习先进榜样,加强自身诚信教育。
诚信助力公信,做到“履职尽责”这个约束词。党员干部是党政机关面向群众的窗口,代表党和国家的形象。要始终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做到恪尽职守。当以服务群众明初心,做好人民“好公仆”。要清晰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等情况铭记于心,急民之所急,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干成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年轻党员干部从入职时就要树立自身的信用约束体系,建设自我“诚信档案”。杜绝行政过程中的懒政怠政,要善用违纪违法行为时刻警醒自身。应当将失信行为纳入争先评优、干部任免的重要指标,强化考核问责和失信责任追究。要“奖”与“惩”并举,积极构建诚信型政府,扎实提升政府公信力。(杨文祺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