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作我不会,交给小李吧,他熟悉……”“那个工作他以前没做过,领导不放心交给他做……”在基层工作,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如此“不会就不用干”的现象,不仅是在放纵不愿干事之人,更对肯干、能干的干部造成不公,破坏干部队伍的团结,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必须分类严肃整治。
针对“不想会”的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根治其“思想病”。有些干部嘴上说“我不会”,实际上是从内心就“不想会”,认为基层事务繁杂,干多干少一个样,还不如不干,或者遇到“硬骨头”就绕道走,究其原因还是思想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导致价值观偏差、公私观错位,干事动力减弱。对此,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干部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强化担当意识,向革命先烈、时代楷模、行业标兵等榜样汲取奋进力量,从思想深处激发想干事、愿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奋斗激情。
针对“真不会”的干部,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针治其“无力症”。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瓷器活。有些干部空有干事创业的理想和抱负,却无建功立业的本领和勇气,面对组织安排的任务,找不到思路,想不出办法,就以“我不会”三个字来推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针对能力不足的干部,要从教育培训着手,从共性上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从个性上加强本部门本领域业务知识培训,还要把他们放到重大斗争、重大任务第一线接受真刀真枪历练,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实现从“不会”到“会”的转变。
针对“装不会”的干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纠治其“作风病”。有些干部偷奸耍滑混日子,“会装不会”“懂装不懂”,找借口把工作推出去、把责任推出去,这是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是典型的工作作风问题。然而,有些单位领导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工作都交给“会”的干部,“装不会”的干部越来越“不会”,最终导致整个单位作风更加涣散。针对这类干部,不管是主管单位还是纪检监察机关,都要摒弃“老好人”思想,严肃纪律规矩,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旗帜鲜明地惩治“装不会”的不良行为,用“刚”性制度筑牢任性散漫的“高压线”,避免这股歪风蔓延。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广大基层干部应该少一些“我不会”,多一些“我不畏”“我能干”;少一些你推诿、我扯皮,多一些团结一心、担当干事,才能共同绣出“中国之治”的基层画卷。(雷红艳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