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形式主义与党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形式主义不讲实际,仅从表面上、形式上出发,与党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严重背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在整治“四风”中,又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放在了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审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向深入。
“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但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具有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变异性使得在高压态势下仍屡禁不止,甚至花样翻新,躲进“青纱帐”,穿上“隐形衣”。一些指尖上的事务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风气,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电子化、数字化是现代基层治理的大趋势,数字政务是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公共事业单位提供管理服务,支撑办公、管理、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然而不少地方却让先进的“数字政务”沦为了形式主义的“画皮”,有的地方既搞线上的数字化,又填线下的纸质表,各种眼花缭乱的工作群、APP,使得基层干部将有限的时间耗在“指尖”,加重了基层负担,扼杀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得真作为、真办事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指尖上的便利”变成了“指尖上的负担”。
“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必须正确利用好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发展,赋能政府转变职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回归服务本质、为民谋福。数字政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造福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线上“花活”再多,也比不上为群众真真切切办一件实事。要刹住歪风邪气,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把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来,真正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会议、“繁多”的报表、“繁忙”的指尖中抽出身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谋幸福。(纪明珠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