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增强拒腐免疫力、遏制腐败侵蚀力、削减腐败生命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精准发力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拒腐免疫力。“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第一次“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开始,有的干部的贪欲不止,导致“抵抗力”下降,在觥筹交错和阿谀奉承中,一步步走上腐化堕落的不归路。“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和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小事小节上克己慎行,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常怀忠诚之心、实干之心。要扎紧“精神”之篱,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充实自身,让贪欲无缝可钻。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敬畏权力,做到遵纪守法、谨慎用权,履职尽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
精准发力严厉打击行贿者,遏制腐败侵蚀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严肃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通报典型案例,以正视听、以儆效尤”。行贿和受贿密不可分,有行贿发生,受贿就不止,要找准源头,精准打击,斩断权钱交易的利益链,破除行贿受贿的关系网,对那些拉干部下水,扰乱市场秩序的行贿人,主观恶性大、危害后果严重的大案要案,坚持依法依纪依规、实事求是,坚决做到严查严处严惩。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其资格和信用综合评价的审查,将涉及行贿的企业或个人纳入黑名单,对其市场准入、经营资质资格、融资通道实行一票否决,加大其行贿的成本代价,多措并举强化惩治,让“围猎”者寸步难行,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精准发力清扫腐败滋生温床,削减腐败生命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政治生态环境的好坏与腐败的滋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对于打击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要自觉净化“朋友圈”“亲情圈”“生活圈”,跳脱“小圈子”带来的安全感、舒适感,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在家常谈守纪奉公交心话,常吹“廉洁自律”枕边风,以清廉家风筑牢“防腐墙”。要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加强对公权力的全面监督,用制度的“铁笼”管住权、管住人,按制度办事,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要以严的基调,深化纠“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以问题线索为抓手,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精准把脉,开出良方”,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马艺玲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