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工作重形式、轻实效,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遇到难题左推右躲、上推下卸,这样的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警惕精神上的忽冷忽热,做好“三修”少“感冒”。
修“心”,做“向日葵”干部,不负春光向阳生长。向日葵破土而出,历经风雨却始终向阳,迎着阳光茁壮成长,最终用颗粒饱满的籽作为最好的回馈。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心脏出现问题,就会对全身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党员干部要有良好的心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摒弃私心杂念,勇敢面对各种问题。做一棵棵向阳、谦虚、向上的向日葵,经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身边先进模范,看看基层困难群众,始终保持精神上不泄气、工作中不松劲,积极迎接挑战,面朝阳光、向阳生长,保持本色、不偏不倚。
修“脑”,做“秤砣”干部,愿学愿懂深入群众。葫芦入井,看似沉下去了,实际还是浮在面上,根本原因是腹内空空,只有体积,没有重量。党员干部相比一般干部和普通群众,党性要求更加严格,立场要求更加坚定,作风要求也更加严谨,是否学政策、懂业务不只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关系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能否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当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保持谦虚态度,自觉养成学政策懂业务的习惯,让半知变全知、假知变真知、不懂变真懂。要做一枚压得了千斤重任的“秤砣”,把担子扛在肩上、把责任装在心中,沉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所期所盼,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
修“身”,做“老黄牛”干部,勤勉务实精耕细作。对党员干部来讲,修身是成长进步之基,也是干事创业之本。修身律己一直浸润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并成为历久弥坚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要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涵养一身正气,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自觉过好名利关、权力关、金钱关和人情关。老黄牛精神之所以历来为中国人称道,皆因其体现的是一种“无我”“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学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热情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忠诚履职、担当尽责,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多思考、敢尝试,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应对,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刘松琳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