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扎根沃土”,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最好的土壤,广大的年轻干部要学会从基层的“沃土”里汲取成长“养分”,珍惜在基层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细品基层工作的“三言两语”,听懂书本之言、前辈之言、群众之言,讲好与群众交流的口头语和肢体语,争做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
听书本之言,学深悟透筑牢理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了“不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还不扎实”的突出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年轻干部要想胜任基层工作,过的第一关卡就是学习关。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吾生也有涯,而知之也无涯”的学习态度,带着问题、带着责任“钻入”书本中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用党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学深悟透理论精髓,打好“思想桩”,建好“理论楼”,学以致用地指导基层实践,逐步推进基层的各项工作。
听前辈之言,虚心请教找准成事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基层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他们与群众接触最为密切、关系最为紧密,一直处在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前线,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轻干部作为基层“小白”,要学会聆听前辈之言,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在与基层前辈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汲取宝贵经验,摸索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找准解决基层问题的切入点,熟练掌握开展基层工作的技巧,继承和发扬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这样开展基层工作才能“胸有成竹”。
听群众之言,深入基层力寻解难之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开班仪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工作是一切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年轻干部要用行动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主动走到群众中,耐心倾听群众之言,同他们交朋友、拉家常,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寻找破解“发展之难”的突破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讲好口头语,款款而谈道出为民初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作为理论宣传的“窗口”,不仅要将“线”理顺,还要把“线”栓紧,让群众把理论和政策牢牢地记在心里。这就意味我们年轻干部与群众交流时要做好“嘴上功夫”,讲好“口头语”,说好“心头话”,把党最新的理论和政策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将“高大上”的理论“盛宴”烹饪为群众喜爱的、易消化的“家常便饭”,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爱。
讲好肢体语,点滴行动拉近干群关系。看似不起眼的肢体语言其实是做好基层工作的“语言秘籍”,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群众感受到基层干部的真诚与温暖,能“润物细无声”地拉近干群关系。年轻干部要讲好“肢体语”,脚沾“泥土香”,身沾“乡土气”,身挨身、心贴心地接近群众,多去田间地头,多去百姓家中,将群众当亲人、当朋友,迈开步子帮他们打扫院落、干农活,用点滴行动来温暖人心,用真挚的情感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市纪委监委派驻墨江县瓦房村驻村工作队员 王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