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突出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违规吃喝开展专项整治,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十年磨一剑”的持续努力,纠治违规吃喝取得明显成效。但现实中依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吃”心不改,挖空心思逃避打击,导致违规吃喝问题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政治危害,抓住关键点、施力梗节处、打好组合拳,坚持露头就打、寸步不让,决不让违规吃喝反弹回潮。
抓住关键点,严防违规吃喝“盛行风”。违规吃喝是反复出现的“常见病”,更是易发多发的“节日病”。针对违规吃喝“顽疾”,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部门协同作用,采取专项监督、集中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重要节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开展靶向监督、精准监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制度一个制度完善,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推进,不断压缩隐形变异问题滋生空间,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施力梗节处,揭开违规吃喝“隐形衣”。在高压态势下,违规吃喝问题改头换面、转入地下,“不吃公款吃老板”、变着法子“吃空函”等隐形变异现象凸显,个别党员干部变着花样享乐奢靡,搞违规吃喝的“歪心思”。针对违规吃喝隐形变异的新表现,纪检监察机关要严防严治违规吃喝手段翻新升级,对“不吃本地吃外地”“巧妙包装变相吃”等隐蔽违规吃喝问题加大查处问责力度。同时,深入机关食堂、餐饮酒店、景区景点、“一桌餐”场所等地开展明察暗访,用倒查酒驾、倒查发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严肃查处违规吃喝问题,斩断违规吃喝背后的“利益链”“关系网”。
打好组合拳,筑牢违规吃喝“防火墙”。雁行万里靠头雁,纠治违规吃喝顽疾要从“关键少数”抓起,针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违规吃喝顽疾认识不清晰、把握不到位的问题,要紧密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特点,从制度层面为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吃喝划出红线,通过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从源头上防范“舌尖上的腐败”“酒杯中的奢靡”。同时,要充分发挥身边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深入挖掘涉案人员由风及腐、蜕化变质等“活案例”,通过拍摄和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下发案例汇编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由表及里认清危害、由人及己敲响警钟,真正从思想上警醒起来,从行动上自律起来,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一顿饭、一杯酒、一份礼看似小事小节,实则与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广大党员干部要懂得拒绝非必要的酒局饭局,少“赶场”应酬、多回家吃饭,以回家吃饭“小细节”,涵养清廉“好家风”,以“关键少数”带头抓作风的实际行动,带动“绝大多数”,促进“化风成俗”。(罕珊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