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问题。近年来,中央在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持续发力,力求减轻基层压力,但仍有部分地方基层减负流于形式,部分基层干部被困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之中。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监督专责机关,要发挥好监督的职责职能,让基层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聚焦思想总源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前有贵州潘志立盲目举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独山县为其“面子工程”买单巨额债务,后有厦门陈家东急于花卉博览展政绩,仿古驿站变荒芜废驿,这些“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增加基层负担,其背后是政绩观的错位。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严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让党员领导干部清楚、明白“政绩为谁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好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治,重点关注谁用权、怎样用权这个关键“少数”人,杜绝层层加码“甩担子”,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进而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聚焦工作琐碎小事,减轻基层繁重负担。基层日常工作本就繁重,要以“一根针”对接上级“千条线”,“文山会海”“报表成山”等超量的工作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迈不开脚步去倾听群众的心声,解不开双手去为群众干实事,基层减负减化基层日常工作是必要之举。纪检监察机关要纵向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强化监督紧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变异翻新”,紧盯强制要求下载注册各类APP、关注、点赞、转发朋友圈、观看不必要的直播等行为,切实减少基层干部不必要的网络应用及操作。横向加强与巡察、县委政府督查等部门的联动协作,着力查处违反精文简会规定的问题,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畅通基层干部职工群众反映问题线索渠道,广泛征集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突出问题线索,依纪依规依法核查办理并通报反馈,切实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聚焦考核“工具尺”,释放基层“指尖”压力。考核本是监督政策落实的检验,也是选拔任用、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的重要手段。以纸上之文采、数据论政绩,只会倒逼基层数据造假、过度留痕,用文件落实文件,用痕迹代替实干。纪检监察机关应多措并举,切实为考核减负,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列入重点督办事项,形成提示、约谈、通报、考核的问责机制。优化整合督查检查考核,督促相关部门建立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合理设置高质量考核指标,注重以取得的实效、以实际走访群众的满意度为考核重点,坚决纠治政策“一刀切”、督查检查考核重复扎堆的问题;建立健全问责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不定期进行暗访抽查,掌握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实情况;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成效,坚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激励奖惩相结合,精准审慎问责,实现“以考促改、以考促干”,推动“重痕迹”向“重实绩”的转变,减轻基层干部的压力,使基层释放出更多活力。(马艺玲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