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层“越减越负”的怪象

来源:西盟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06/14 15:46:00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的现实写照。“文山”变种、“会海”翻新,“新瓶装老酒”……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狠刹了一批歪风邪气,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同时也在隐形变异、潜滋暗长,花样不断翻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泛滥,必然会分散精力、束缚手脚。“纸上谈兵”“表哥”“表姐”……这些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不仅虚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消磨了基层干部的“战斗力”和“精气神”。

基层干部缺乏干劲、缺乏时间、缺乏斗志,就容易让基层工作虚浮,对事业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笔者认为,要让基层干部积极工作、认真履职,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必须对基层“越减越负”的怪象引起重视,瞄准靶向、对症下药、激浊扬清,解开束缚干事创业的“枷锁”,真正让党员干部回归本质、担起责任,轻装上阵,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工作落实。

“瞄准靶向”剖析“病根”。有的地方基层负担过重,并且长时间减不下来,甚至越减越重,表面上看是将迎来送往、过度留痕式的“作秀”代替了干事,将文山会海、层层加码式的虚功代替了实功,但从根子上来说正是思想上的偏差,让政绩观出现了错位。面对基层虚浮之风,就要“戒虚向实”,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在挖问题、开“方子”上下功夫,从上级减起,从一把手做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避免层层加码、层层甩锅的情况出现,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的事。

“对症下药”抓好整治。“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材料”一度让基层干部疲态应付,不仅让工作“空转”,更让干部在无关紧要的事务中消除了工作积极性。从通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来看,既有老问题、也有新表现,且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都有不同表现,必须靶向纠治、精准施治。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基层实际,找准找实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对苗头倾向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着力整治“官僚习气”,避免产生“政绩冲动症”。

“激浊扬清”树立新风。为基层减负,才能够轻装上阵;让干部务实,才利于干事创业。但减负不等于减责任,党员干部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涵养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准确看待“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减负带来的获得感转化到勤恳为民、尽职尽责的行动中,强化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责任和动力,大力发扬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时代新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为工作增效、为群众谋福。(刘奕麟 || 责任编辑 龚静)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