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当涵养“自找苦吃”精气神

来源:镇沅县者东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6/14 15:26:00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年轻干部多经风雨、多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涵养“吃苦不怕苦”的品质,磨练“化苦为饴”的心智,把“吃苦”当成一种历练,从田间地头走进人民的心头,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驾护航。

涵养”吃苦“的初心,坚定“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理想之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年轻干部不仅要外练“才行”,也要内练“品德”,才能做到内外兼修、德才兼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青年干部肩负发展重任,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不断磨砺政治思维,学会运用政治思维考量问题、解决问题。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争做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好青年。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魄力,主动跳出舒适圈,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矛盾集中的第一线、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在搏击风浪中收获成长。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激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新时代的奔流河海中,怀抱灼灼理想与之共同前行。

涵养”吃苦“的修行,坚定“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好学之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年轻干部要努力在学习上花时间、下功夫,学习的力度、韧度和厚度,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事业的高度。好事尽从难处得,成功莫向易中寻,要常怀“本领恐慌”的意识、常有“能力危机”的认识、常找“自身差距”的自觉,身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干一行、学一行、精一行,多在工作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中提升本领,在艰难险阻中涵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党性和作风,练就“真本领”“铁肩膀”,做到不打折扣、不流于形式、不疲于应付,不断给自己充电,补足精神之“钙”,迎“苦”而上,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

涵养”吃苦“的境界,坚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心。“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身在基层,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群众,站在解决问题的最前沿,处理问题的最后一环。吃苦是自我成长的试金石,能干事的人遇到困难就会扫除认知盲点、克服本领恐慌。不能干事的人碰到难题只会避重就轻、推诿扯皮、逃避绕道、置身事外,不愿尝试,也不愿担责。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青年干部,要厚植“苦干事业、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用心参悟“苦”这个修身要诀,主动到发展最困难、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尝苦头”,在“苦”的环境里“磨”出信念、“磨”出定力、“磨”出品格、“磨”出精神。能不能干事,既反映思想理论水平,也体现实践行为能力。敢于拒绝“躺平”,始终保持“奔跑”姿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和“功臣不必在我”的韧劲,把甘于奉献、服务人民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涵养“吃苦”的情怀,坚定“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关怀之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为民宗旨,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把每一次工作当作磨炼,把每一次挑战当作机遇,涵养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思想自觉,常怀爱民之心、常尽为民之责、常思利民之举,用创新的思维、接地气的措施解民忧、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甘于吃苦”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树立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常常葆有一颗奉献之心,多讲一份付出,少求一份回报,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在宠辱不惊中提升人生境界,在担当奉献中做大人生格局,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彰显公仆本色、书写无悔华章。(李佳欣  || 责任编辑 龚静)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