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党中央的有力整治,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新形势下也须谨防基层减负在一些地方出现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新苗头。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即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信息时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加持下,数字技术能有效促进政务服务传递,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但同时,“变异”的形式主义也会打着方便快捷的名号穿上“隐身衣”,从“办公桌”走向“指尖”,衍生出许多不必要的“指尖事务”,加重基层负担,不仅妨碍党中央政策方针的有效落实,掩盖基层工作的实质性问题,还会扼杀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把握虚与实,对“指尖事务”做“减法”。工作过度追求“留痕”、各项任务喜欢“排名”、检查考核追求“数据”,这些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成为形式主义的“新马甲”,让基层工作跑偏了重点。打卡签到、积分排位、拍照转发等一件件看似很小的“指尖事务”,却大量侵占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导致广大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基层减负,重在实效,要积极运用“减法”,化繁为简,让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少而精、深而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干部从“屏幕”中走出来,回到服务群众的轨道上来,才能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和热情。
兼顾内与外,对“线上线下”做“加法”。“收到请回复”“科普学习忙不赢”是不少基层干部的共同感受,各类政务APP的研发应用本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跑偏了“道”,将基层干部在各类APP上的活动频率和表现作为考核标尺,随之而来的是“指尖负担”的不断加深。科技只是手段,在运用数字赋能线上“键对键”的同时,不妨多与群众线下“面对面”,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为基层干部腾出双手办实事、解难题,另一方面让干部加强线下沟通深入群众察民情、晓民意,着力发挥线上线下1+1>2的效果,更高效地服务群众。
立足破与立,对“资源整合”做“乘法”。多头填报、重复填报、部门不共享是一些政务平台的通病,还不同程度存在应用过滥、使用频率过低等问题,就连工作群也是一大堆,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治理效能和基层活力。为基层“指尖减负”要抓住深层问题,不是简单地否定科技应用,而是要善于做乘法,依托数字赋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着力破解基层反映集中的系统多、填报重复等问题,减少基层干部来回切换政务应用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实打实的工作中去,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娜英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