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立清荷不染泥,碧海丹心写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强调,“要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学纪才能知纪,明纪才能守纪。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时更应谨小慎微,要做到“三思三忌”,不断寻找基层党纪学习教育中,更贴合实际、更符合民意的赶考答卷,切实将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一思学习内容铭记于心否,切忌打卡式开展理论学习。欲事立,须是心立;打最硬的铁,须是铁打的人。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更是我们必须心生敬畏的“法典”和必须牢牢遵循的“守则”。作为面向基层群众的第一道窗口,我们要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此次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学细研、学深悟透,上好“知纪晓法于心”的理论学习课,争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忠诚优等生,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修身从政的“案头卷”“枕边书”,做到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要以凿深井、钉钉子精神深剖细研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并利用好专题培训、个人自学、集体研等平台来学习把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不但要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还要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把学习内容铭记于心,在“常学常新”中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知纪明纪”的“明白人”“清醒人”。
二思学习形式沾染土味否,切忌作秀式服务人民群众。“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基层党组织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在探索新式“宣讲模式”中写实“滴灌心得”,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扛牢“为民责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俯下身子、弯下腰,勇于“卷裤腿”,甘当“泥腿子”,聚焦群众关心的社保、住房、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真正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实、把症结找准。在开展基层党务工作时,要立足农村党员流动性强、生产时间长、乡土气息浓等特点,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切忌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要不拘一格,挖掘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到“田间地头”“庄稼庭院”“村企车间”,按照需什么、供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党纪知识的“土味宣讲”做到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要挖掘身边人、身边事等典型素材,用喜闻乐见的“大白话”“土话”去说,从见微知著的身边小事引入,做到既能使农村党员听明白,又能有效增强党课的吸引力。
三思学习成果落地生根否,切忌赶场式接受党纪教育。“道不可坐论,理不可空谈。”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转化之旅,党纪学习教育也是如此。假如把所学到的行为规定“束之高阁”,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的初衷。将党纪学习当成“拍拍照”“发发言”“写写心得”就应付了事的“硬指标”,作为丰富“个人汇报材料”的手段,导致学习成果“变味跑调”,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更难以真正“提神醒脑”“排毒治病”。因此,要引导农村党员经常进行“政治体检”,自觉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他们在“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征程上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让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想干事的内在自觉、能干事的过硬本领、敢干事的精神品质,鼓励农村党员在笃信笃行中筑牢修身正己的实践根基,在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王曦影 || 责任编辑 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