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笔者认为,真正的基层减负应是从根本上让基层干部实现“减负”,而不应该让基层减负成为“喊口号”“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精文简会不应只是在统计口径上下功夫。纵观基层,“文山会海”让基层不堪重负,从而出现了“上级有政策、下级有对策”,推动基层减负不到位的情况。笔者认为,精文简会是力戒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减轻基层负担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严肃的纪律要求。要真正实现精文简会, 不能仅用“备案”的发文数量、会议次数和明确统计的口径和数量来体现工作的落实,而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相关文件要求贯彻好,避免形成形式主义的“数字减负”。
基层调研不应只是在既定行程上下功夫。纵观基层,为切实做好各级不同领导检查调研,基层干部往往在上级部门领导调研前接到通知,并需要根据 “口头指示”要求,配合形成调研行程方案,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材料、汇报工作、安排吃住,增加了基层的负担。笔者认为,各级部门领导基层调研应重点聚焦基层一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堵点淤点难点进行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意见建议,从而帮助基层干部解决一时间难以化解的困难和问题,不应只是按照既定的行程调研或者是将基层调研作为一项年度任务完成,或是走马观花基层走一走,避免形成官僚主义的 “调研减负”。
科学考核不应只是在工作台账上下功夫。当前,基层在开展年度工作考核中仍然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偏重查阅工作台账建立等问题,导致“图文”就是落实工作的关键一环,如果没有就变成了“扣分项”。笔者认为,“科学考核”不应该只是通过听取汇报、对照考核细则逐条查阅台账建立的方式进行,更不该是以报送名目繁多的材料和数据及时性来进行考量,而是应该简化细化考核程序,有针对性的、分类别地考实、考准各级部门,尤其是要在考核评价的标准上要结合实际做实精准、不能大而化之,要注重主观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客观可量化指标一体推进,避免形成工作作风的 “考核减负”。(赵应花 || 责任编辑 龚静)